《诗经》小雅·渐渐之石

  • chánchánzhīshíwéigāo
    shānchuānyōuyuǎnwéiláo
    réndōngzhēnghuángzhāo
    chánchánzhīshíwéicuì
    shānchuānyōuyuǎn
    réndōngzhēnghuángchū
    yǒushǐbáizhēngshè
    yuèpāngtuó
    réndōngzhēnghuáng

注释

(1)渐(chán)渐:通“巉(chán)巉”来代表,形容险峻的景象。

(2)维其:相当于“何其”,表达强烈的感叹。

(3)劳:代表劳苦。另有一种说法认为应读作“辽”,代表遥远。

(4)武人:这里是指征战在外的将士。

(5)皇:同“遑”,意为闲暇。朝(zhāo):指的是早晨。

(6)卒(cuì):通“崒”,形容高峻且危险的样子。

(7)曷(hé)其没:实际上是在问何时会有尽头。曷,何。没,尽。

(8)出:指走出险境。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谓但知深入不暇谋出也。”

(9)蹢(dí):代表蹄子。

(10)烝(zhēng):表达众多的意思。另有一种说法认为应为“进”。

(11)离:通“丽”,表示靠近、依附。毕:是星宿名,属于二十八宿之一,也被称为“天毕”。

(12)俾(bǐ):代表使。滂(pāng)沱(tuó):形容大雨的样子。

(13)不皇他:表示没有时间去关注其他事情。

译文

山峦叠嶂,峭壁险峻,仿佛高耸入天直插云霄。群山连绵,水路迢迢,日夜兼程行军多艰辛。将领和士兵们奉命东征,赶路不分昼夜。
山势险峻,层岩如削,形势陡峭攀登艰难。山川广袤,逶迤无尽,前方的目的地似乎遥不可及。将领和士兵们奉命东征,勇往直前毫不畏惧。
白蹄的小猪和大猪,成群结队涉水而过。月亮靠近天毕星,滂沱大雨汇成滔滔河流。将帅士兵们坚定东征,无瑕顾及其他事。

赏析

这首诗的情调既富于侠骨柔情,又充满了与《诗经》中的“国风”相似的意境。它聚焦于描绘行军过程中的艰难与紧张,而非《毛诗序》中所提到的“役久”。整个诗歌由三章构成,其形式是赋叙事抒情。在该诗的头两章中,诗人通过联想到的情景唱叠,传达了相似的情感。在紧张的行军过程中,诗人首先想到的是陡峭的山崖和悬崖,这些自然景观阻挡了他们的道路,让他不禁惊叹道“维其高矣”和“维其卒矣”。

诗中的前两句描绘了他们看到的情景,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他们的倾诉。诗人对遥远的山川表示感叹,连日的跋涉和攀登使他们步步吃力,身心疲惫,他们渴望能尽快到达目的地。然而,由于山川错综复杂,他们无法预测何时能够达到。在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明确提出了行军的主题。“武人东征”这句话贯穿了整首诗,每章都在说明这个主题,也揭示了诗的主要情感来源和事件。

诗的第一章中的“不皇朝矣”这句话表明行军的紧张和严肃,凌晨出发,日出之前即上路。第二章中的“不皇出矣”这句话则传达了更深层次的痛苦,即行军的紧迫,进深行程,无法确保能否安全脱险。换句话说,到这个阶段,他们已经将生命置于风险之中。

在第三章中,诗人的笔触突然转向了天空,描绘了夜空的景象,与第一章的“朝矣”句相呼应,暗示了夜行的景象。学者朱熹在《诗集传》中对前四句“豕涉波,月离毕,将雨之验也”的渲染,可能是诗人引用了某种气象的民谚。近代学者闻一多在《周易义证类纂》中指出,“豕涉波”和“月离毕”并列提出,似乎“涉波”的小猪也是天象的一部分。在古代,和诗中所述的天象相互吻合,这是他们的证据。

因此,这首诗的前四句可能是在引用气象民谚,预示即将有大雨来临。“俾”字说明此事尚未发生,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引用姚炳的观点,认为诗中原本是说“将雨”,而不是“既雨”,这个意思已经非常显而易见了。因为诗人担心会遇到大雨,行军将更加困难,他们一心只想加快步伐,没有精力多想其他,所以才会说“不皇他矣”。前三段的最后一句意义递进,描述旅程中的痛苦与担忧层出不穷。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