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皇矣

  • huángshànglínxiàyǒu
    jiānguānfāngqiúmínzhī
    wéièrguózhènghuò
    wéiguóyuánjiūyuánduó
    shàngzhīzēngshìkuò
    nǎijuàn西wéizhái
    zuòzhībǐngzhī
    xiūzhīpíngzhīguàn
    zhīzhīchēng
    rǎngzhīzhīyǎn檿zhè
    qiānmíngchuànzài
    tiānjuépèishòumìng
    xǐngshānzuòsōngbǎiduì
    zuòbāngzuòduìtàiwáng
    wéiwángyīnxīnyǒu
    yǒuxiōngqìngzàizhīguāng
    shòusàngyǎnyǒufāng
    wéiwángduóxīn
    yīnmíng
    mínglèizhǎngjūn
    wàngbāngshùn
    wénwánghuǐ
    shòuzhǐsūn
    wèiwénwángránpànyuánránxīnxiàndànxiāndēngàn
    réngōnggǎnbāngqīnruǎngōng
    wángyuánzhěng
    ànzhōuduìtiānxià
    zàijīngqīnruǎnjiāng
    zhìgāogāngshǐlínglíngē
    yǐnquánquánchí
    duóxiǎnyuánzhīyángzàiwèizhījiāng
    wànbāngzhīfāngxiàmínzhīwáng
    wèiwénwánghuái怀míng
    shēngzhǎngxià
    shízhīshùnzhī
    wèiwénwángxúněrqiúfāng
    tóngěrxiōngěrgōuyuán
    ěrlínchōngchóngyōng
    línchōngxiánxiánchóngyōngyányán
    zhíxùnliánliányōuguóānān
    shìlèishìshìzhìshìfāng
    línchōngchóngyōng
    shìshìshìjuéshìfāng

注释

(1)皇:灿烂、崇高之光辉。

(2)临:俯瞰。下:尘世、世间。赫:昭然可见。

(3)莫:通“瘼”,意指疾苦、苦难。

(4)二国:解释各异,有指夏、殷,有指豳、邰,尚未明确。据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述,古文“上”与“二”形似,疑“二国”为“上国”之误。此说合理,上国应指殷商。

(5)政:政策、法令。获:得到、获得。不获,意指不得民心、失去民众支持。

(6)四国:四方之邦,即天下。

(7)爰:于是、因此。究:深入探究。度(duó):筹谋、计划。

(8)耆(jī):通“稽”,意为考察、审视。

(9)式:语助词,无实意。式廓:规模之大,犹如说“广大的规模”。

(10)眷:深情眷恋、疼爱。西顾:回首西望。西,此指岐周之地。

(11)此:此处,指岐周之地。宅:居住、定居。

(12)作:借为“柞”,表示砍伐树木。屏(bǐng):去除、排除。

(13)菑(zī):直挺而死的树木。翳:通“殪”,指倒地而死的树木。

(14)修:修剪枝条。平:铲平地面。

(15)灌:丛生之木。栵(lì):被砍后复生的枝条。

(16)启:开创新局面。辟:排除障碍。

(17)柽(chēng):一种树,俗名西河柳。椐(jū):一种树,俗名灵寿木。

(18)攘:排除、清理。剔:剔除杂物。

(19)檿(yǎn):一种树,俗名山桑。柘(zhè):一种树,俗名黄桑。以上描述采用倒装句式。

(20)帝:天帝、上帝。明德:具备高尚品德之人,此指太王古公亶父。

(21)串夷:即昆夷,又称犬戎。载:则、就。路:借作“露”,表示败落、衰败。原居豳地的太王因犬戎侵扰而迁至岐地,成功击败犬戎。

(22)厥:其、他的。配:配偶、伴侣。此指太王之妻太姜。

(23)既:相当于“而”、并且。固:坚固不移、稳定可靠。

(24)省(xǐng):巡视、察看。山:指岐山,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25)柞、棫:两种不同的树名。斯:相当于“乃”、便是。拔:拔除树木,进行开垦。

(26)兑(duì):挺立、高耸之意,形容山峰直插云霄的形态。

(27)作:指的是建立或兴建;邦:国家;对:在这里指的是国家的边界。

(28)大伯:是太伯的别称,太王的长子。他的次子是虞仲,三子为季历。太王对季历情有独钟。太伯和虞仲为了让季历继位,自愿离开,向南迁徙并建立了吴国。太王去世后,季历继位,即王季。

(29)因心:指王季继承了太王的意志和愿望,由于接受了太伯的退位,而未加拒绝,显示出了他对兄弟的友爱之情。

(30)则:在这里相当于“能”。

(31)笃:表示深厚或加强,庆:吉祥或福气,载:在这里意为“因此”。

(32)锡:同“赐”,意为赋予;光:指荣耀;丧:丧失。

(33)奄:表示完整或全部。

(34)貊(mò):通“莫”,意味着传播或普及。

(35)克:表示能够做到,明:是指明辨或识别,类:则是指类别或区分善恶。

(36)长:在这里指教师或导师,君:指的是国王或君主。

(37)王(wàng):表示封王或统治。

(38)顺:是使民众顺从,比:是让民众亲近或附和。

(39)比于:相当于“到了”或“及至”。

(40)悔:通“晦”,意味着昏暗不明。

(41)施(yì):表示持续或延续。

(42)畔援:相当于“盘桓”,描述徘徊或犹豫不前的样态。

(43)歆羡:贪慕或垂涎,指不正当的欲望和图谋。

(44)诞:助词。先登于岸:用作比喻,意指抢先占据有利条件或位置。

(45)密:是古代的一个国名,位于现今甘肃省灵台县附近。

(46)阮:也是一个古国名,位于如今的甘肃省泾川县一带,当时是周朝的一个属国。阻:在这里意为前往或到达。共(gōng):是另一个古国名,位于现今甘肃省泾川县北部,也是周朝的属国。

(47)赫:形容极度愤怒的样子。斯:则是“这”或“此”的意思。

(48)旅:军队。

(49)按:意味着制止或阻挡。徂旅:特指前来入侵阮国和共国的密国军队。

(50)笃:表示加强或巩固,祜(hù):指福祉或福气。

(51)对:在此处意指稳定或安定。

(52)依:依靠,京:是指高丘或高地。

(53)陟(zhì):攀登或上升。

(54)矢:在这里用作“施”,指部署,特指部署军队。

(55)阿:指宽广的山丘。

(56)鲜(xiǎn):与“巘”同义,指小山或丘陵。

(57)阳:指山的南面或阳面。

(58)将:指附近或旁边。

(59)方:准则或榜样。

(60)大:表示重视,以:相当于“与”,即与...一起。

(61)长:是指依赖或倚仗,夏:指的是夏楚,一种古代刑具,革:在这里指代战争或兵甲。

(62)顺:表示顺应或遵循,则:指规则或法则。

(63)仇:在这里意为盟友或同盟,方:指国家,仇方:与国或盟国。

(64)弟兄:特指同宗或同姓的国家。

(65)钩援:是古代攻城时使用的一种兵器,用以攀爬城墙。

(66)临、冲:是两种古代的军车,分别用于监视和攻击敌人。

(67)崇:古国名,在现今的陕西西安、户县一带,与古代崇国有关。墉:指城墙。

(68)闲闲:描绘出摇摆或摇动的样子。

(69)言言:形容物体高大挺立的样貌。

(70)汛:读作“奚”,指俘虏。连连:表示连续不断。

(71)攸:所在地,馘(guó):是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左耳计数的做法,表示战功,安安:描述安闲自在的状态。

(72)是:在这里相当于“于是”,类:是古代出征时祭天的仪式,祃(mà):指的是在所征地进行的祭祀。

(73)致:引来或招致,附:通“抚”,安抚或附和。

(74)茀( bó)茀:形容强盛有力的样子。

(75)仡(yì)仡:描述壮丽高大的形象。

(76)肆:侵袭或攻击。

(77)忽:消灭或灭绝。

(78)拂:意味着违抗或反抗。

译文

伟大的天帝光辉照人,以智慧的眼光洞察着世间万象。无处不在地监察着天地四方,深感民间疾苦和灾难深重。在殷商这个国家,政令与民心严重背离。放眼四方寻找更好的治理者,于是认真研究思量。经过一番认真考察,天帝对殷商的统治深感憎恶。心怀宠爱向西眺望,决定将岐山之地赐予周王。
砍伐山林清除杂乱的树木,枯树或直或已倒地。细心修剪灌木丛,使其枝繁叶茂。铲除枯木老树,让新生的柽木和椐木茁壮成长。去除杂枝剔掉乱叶,杂生四处的山桑黄桑。天帝赐予周王一位明德的君主,带领周国彻底击败了犬戎部族。天帝还为他挑选了佳偶,使他的王位传承更加稳固。
天帝关注岐山之地,看到柞树棫树已被砍伐一空,山间种满了苍松翠柏。他感叹周国的兴盛与繁荣,想起这一切始于太伯和王季的功绩。就是这位祖先王季,顺从父亲友爱得以体现。友爱兄长知礼节,赢得了天帝的赞赏和福祉。天帝赐予他无尽的荣光,承受福禄永无止境,周国已占据了天下四方之地。
就是这位王季祖宗,天帝深深审视了他的内心,将他的美名传颂出去。他的品德如清泉般明澈,能明辨是非黑白,身兼师长与国君之责。统领着泱泱大国,深受万民爱戴百姓诚服。这种美德在文王身上得以延续,光辉德行永载史册。天帝赐福于他,使得子孙无穷尽享其泽。
天帝曾对文王嘱咐道:“坚定你的信念不要动摇,也不要贪图非分之想。在渡过人生之河时,务必先找到坚实的立足点。”密国人不恭不敬,对抗大国狂妄自大,侵阮伐共气焰嚣张至极。文王对此极为愤慨,毅然整顿军队进行征讨,痛击敌人的嚣张气焰。不仅可以大大增添周国的福祉,天下四方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
密国人依仗地势险要,从阮国出兵侵犯我国边疆,登临我国的高山之巅。不要在我国的丘陵上驻军,那是我国的山岗。不要饮用我们的泉水,那是我们的水源。”文王观察了那片山野,选择占据岐山的南麓,那里靠近渭水之旁。文王成为各国效仿的楷模,无愧于人民心中爱戴的国王。
天帝告知文王:“对文王的德行赞赏有加,不要轻易动怒,也不要过分依赖刑具和武力。你要学会沉默是金,时刻铭记天帝的旨意。”天帝还对文王说道:“建立与盟国密切沟通,联合同姓的兄弟国家。用你那些爬城钩援,和各种攻城器械和战车,共同讨伐敢于挑战天威攻破崇国城墙。
临车和冲车发出隆隆巨响,崇国的城墙高耸坚固。周军抓获了大批俘虏,割下他们的耳朵作为战利品。周军祭祀天神祈求胜利,成功招降安抚崇国的民众,这一战让四方国家不敢轻易侵犯周国。临车和冲车的威力多强盛,即使面对高耸的城墙也毫不畏惧。周军奋勇杀敌的决心和战斗力让敌人无法抵挡,最终将顽敌一网打尽,周国的威风传遍四方。

赏析

这首颂诗以激昂热烈的情感,叙述了西周王朝崛起的历史进程,以及其中的重要人物——古公亶父、王季和文王的丰功伟绩。诗歌从周部族的发源、迁徙,到逐渐发展壮大,直至文王时期的辉煌,展现了周人坚韧不拔、英勇善战的精神风貌。

首章以天命所归、太王经营岐山的叙述开篇,奠定了全诗宏大壮阔的基调。通过描绘太王赶走昆夷、开创基业的壮举,展现了周人的勇气和智慧。接着,诗歌转向对王季的赞美,强调他的德行和继续发展,进一步彰显了周部族的繁荣和昌盛。

在对太王和王季的赞颂之后,诗歌的重点转向了文王。从第五章开始,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文王的功业。文王在上帝的指引下,面对现实,勇往直前,先占据有利形势。接着,他整顿军队,安定内部,为抵御外敌入侵做好了充分准备。诗歌以紧张的气氛和激越的语调,生动地展现了文王在保卫家园、开疆拓土方面的英勇和智慧。

在描述战争的过程中,诗歌不仅表现了周人的英勇善战,还展示了文王作为领袖的谋略和远见。他遵循上帝的教导,从容镇定地指挥战斗,联合同盟和兄弟之国共同对抗强敌。最终,周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四方无以拂”,彰显了周王朝的威武和强盛。

《皇矣》一诗在叙述历史时既有广度也有深度。作者通过精心安排的结构和生动的描绘,使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变得清晰而富有感染力。诗歌中夸张、重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章次、语气的自然舒缓,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作者对历史人物和战争场面的刻画也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

总的来说,《皇矣》是一首气势磅礴、情感激昂的颂诗。它不仅展现了西周王朝崛起的历史画卷,还塑造了古公亶父、王季和文王等历史人物的英勇形象。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周人的民族精神和对历史的深情回望。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