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棫朴

  • péngpéngxīnzhīyǒuzhī
    wángzuǒyòuzhī
    wángzuǒyòufèngzhāng
    fèngzhāngéémáoshìyōu
    jīngzhōuzhēngzhī
    zhōuwángmàiliùshīzhī
    zhuōyúnhànwèéizhāngtiān
    zhōuwángshòu寿kǎoxiázuòrén
    duīzhuózhāngjīnxiàng
    miǎnmiǎnwánggāngfāng

注释

(1)芃(péng)芃:形容植物生长得茂盛繁茂的样子。棫(yù)朴:指两种灌木,棫是白桵(ruǐ)树,朴指枹(bāo)木,这两种都是灌木的名字。

(2)槱(yǒu):指堆积木柴以便燃烧使用。

(3)济(jǐ)济:有两种读音,一为jǐ,形容事物繁盛美好的样子;另一种读音为qí,意为庄重敬业。辟(bì)王:对君王的尊称。

(4)趣(qū):意为追求、趋向或归向某个方向。

(5)奉:通“捧”,持。璋:即“璋瓒”,是一种在祭祀时用来盛放酒的玉制礼器。

(6)峨峨:形容装束华美、仪态宏伟的样子。

(7)髦士:指的是风采出众、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攸:所在之处或相关事物,宜:表示适合或适宜。

(8)淠(pì):描述船只行驶的样子。泾:指的是泾河。

(9)烝徒:众多人。楫之:指的是用桨划船。

(10)于迈:指的是出征或远行。

(11)师:在军事上指的是由二千五百人组成的军队单位。

(12)倬(zhuō):表示宽广、辽阔。云汉:即银河,是天空中繁星组成的银白色光带。

(13)章:文章、文辞或文彩。

(14)倏:意为迅速,这里转义为长寿。

(15)遐:作为疑问词,通“何”。作人:指培养或造就人才。

(16)追(duī):通“雕”,追琢:即为精心雕琢。

(17)相:指的是物质的内在质地。

(18)勉勉:表示勤勉不懈的状态。

(19)纲纪:指的是治理和管理的原则和规章。

译文

棫树朴树郁郁葱葱,被砍伐作为祭天神的柴火。周王的气度庄严且恭敬,身边围绕众群臣。
周王的风采无人能及,左右的群臣手捧璋瓒。手持璋瓒仪态庄重,国中的才俊既得体又贤明。
船只在泾河上航行,众人齐心协力划桨向前。周王率领军队出发远征,六军紧随其后,威武雄壮。
银河宽广无垠,星光璀璨横贯高空。周王的寿命与天地同长,智谋全面培养人才。
精心雕刻上美丽的花纹,木材如同金玉一般优良。周王勤勉努力,治理国家统治天下。

赏析

这部诗歌的主题引发了历代学者的热议,其中主要有两种观点。《毛诗序》中给出了观点:“文王能官人也”,来自《尚书·皋陶谟》中的“知人则哲,能官人”,其含义是善于识别人才并合理地给予他们职务。另一方面,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表述:“此言文王能作士也。小序谓‘文王能官人’,差些,盖袭《左传》释《卷耳》之说。”“作士”则直接来源于该诗中的“遐不作人”。孔颖达解释:“作人者,变旧造新之辞。”朱熹《诗集传》:“作人,谓变化鼓舞之也。”一般而言,无论是“官人”还是“作士”,都是指通过选拔和培养人才,激发他们的活力和士气。

全诗由五章构成,每章包含四句。除了第二章以外,其余四章都以兴情之句开端,这在《大雅》中较为罕见。首章以“棫朴”激发情感,毛传表示它象征了贤人。然而,《诗集传》则认为它是对君王的象征。毛传的解释往往孤立地看待情感,导致情感与后文的关联显得牵强。而朱熹则成功地将激发情感的句子与被兴起的句子紧密相连,其解释更为合理。首章是对诗歌的总体概述,简洁地描述了周王的高尚品德,吸引了文人和武人的归附。为了深化这一意境,诗人在后面两章中对文人和武人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权柄和威严是周王吸引骈臂而来的武士的主要因素。而对文人的描绘,则更注重其对礼节的恪守和对领袖的尊敬。第三章以“泾舟”赞美了六师的自觉服从,象征着周王的战争征程中,士兵们忠诚的跟随。

后两章是对周王的直接赞扬。第四章以“云汉”为兴,暗示了周王的威望和地位。诗的最后一章则以金玉的图像来形象的刻画周王,她具有美丽的外在,坚固的内在,以及勤奋不懈的精神风貌,这使他能够有效地管理四方。从整体上看,这部诗作用力强大,揭示了周王的伟大德行,包括其对知识和才能的尊重、对士兵的感激和对权利和责任的恪守。这些都使读者深深对周王的理想领导形象产生了敬佩之情。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