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旱麓

  • zhānhànzhēn
    kǎijūngānkǎi
    zànhuángliúzàizhōng
    kǎijūnyōujiàng
    yuānfēitiānyuèyuān
    kǎijūnxiázuòrén
    qīngjiǔzàixīngbèi
    xiǎngjièjǐng
    zuòmínsuǒliáo
    kǎijūnshénsuǒláo
    lěitiáoméi
    kǎijūnqiúhuí

注释

(1)旱麓:指位于旱山脚下的地方,旱山据研究可能位于现今陕西省南郑县附近。

(2)榛(zhēn)楛(hù):这是两种灌木的名称,济(jǐ )济:形容这两种灌木众多的景象。

(3)岂(kǎi)弟(tì):即“恺悌”,意为和乐而亲近。君子:指的是周文王。

(4)干(gān):在这里的意思是请求或者求取。

(5)瑟:形容光色鲜明的情景。玉瓒(zàn):是一种祭祀用的酒器,由玉圭做成柄,柄的一端是勺子,用来舀取秬鬯。

(6)黄流:黄代表用黄金制成或镀金的酒勺,流指的是用黑黍和郁金草酿造、用于祭祀的酒,也就是秬(jù)鬯(chàng)。

(7)攸:这里的意思是“所”,指代某个地方或者物品。

(8)鸢(yuān):是一种鸷(zhì)鸟,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老鹰。戾(lì):表示到达或至于某个地方。

(9)遐:本义是远,这里通“胡”,即何。作:指做成或者养育。

(10)骍(xīn)牡:指的是红色的公牛。

(11)介:祈求。景:大,广大。

(12)瑟:这里是形容众多的样子,和第二章的“瑟”意思不同。柞(zuò)棫(yù):指栎(lì)树和白桵(ruí)树,根据郑玄的笺解:“柞,栎也;棫,白桵也”。

(13)燎(liǎo):指焚烧,这里特指燔柴祭天的场景。

(14)劳:可以理解为慰劳,也有可能是指保佑。

(15)莫莫:同“漠漠”,形容众多且无边无际的样子。葛藟(léi):指葛藤。

(16)施(yì):表示伸展或者绵延。条枚:分别指树的枝条和主干。

(17)回:原意是曲折,这里指的是奸回,也就是邪僻。

译文

眺望那旱山的脚下,榛树楛树交织生长。平易近人的好君子,福气源自于内心的和善与平易。
圭瓒酒器光泽亮丽,金勺中盛满了芬芳四溢鬯酒。这位平易近人的好君子,福禄双至令人由衷的欢喜。
老鹰展翅翱翔尽显雄姿,鱼儿在深渊里欢快地摇尾跳跃。这位和蔼可亲的君子,培养青年才俊做贡献。
清冽的美酒已经斟满,健壮的红色公牛作为祭品。献酒献牲祭祖先,祈求更大的福祉降临。
柞树棫树枝繁叶茂,百姓们砍来当作祭祀的柴火。这位平易近人的君子,神灵向他表达慰问与祝福。
葛藤如绿色的波浪般蔓延开来,缠绕在每一根树枝与树干上。这位和蔼可亲的君子,寻求福气不走歪门邪道。

赏析

在《毛诗序》中解读此诗的核心主题时,提到“《旱麓》,受祖也。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刘之业,大王、王季申以百福干禄焉。”理解这一主题的各家部署皆不尽相同。唐孔颖达认为此诗讲述的是文王承继祖辈的功绩,清魏源则认为歌颂的是祭祖得福。朱熹的观点则是诗中歌颂的是文王的仁德,而清方玉润不满之前的观点太过宽泛,认为应是指祭祀得福。现代学者程俊英则解读为歌颂文王祭祖得福,且善于培养人才。

此诗包含六章,每章四句,以“岂弟君子”为核心主线贯穿全篇。诗中“岂弟君子,干禄岂弟”两句即是表示君主以和乐的德性施于民间,因此民众求福也寻得和乐,形成一个因果的循环,非常有深度。

当诗的主题转向“祭祖受福”时,"瑟彼玉瓒,黄流在中"两句的鲜明色彩使其视觉效果尤为出色,被认为是诗的华丽章节。

紧接着,"鸢飞戾天,鱼跃在渊"两句象征着人才得以充分发挥其才智,也提示了君主不会放弃培养新人发扬光大祖辈的德业。

在表述祭祀的过程中,“清酒既载”一句与前文的“黄流在中”形成了对应,并且描绘出了祭祀的严肃气氛。同时表明祭祀的过程中,斟酒于圭瓒,铺白茅于神位前,让酒渗入茅中,如神灵饮之。

然后是描绘祭祀天神的过程,象征着通天的沟通,将人们对神的虔诚敬畏之情以及祈福之愿表达出来。

最后一章,以茂密生长的葛藟表明天神赐福永恒不绝。 结语“求福不回”一句有两种理解:郑玄认为求福不违背先祖之道,高诱则是认为不以邪道求福。

诗文表达了庄重的祭祀仪式氛围和君子之风,风景宜人,色彩斑斓,内涵丰富,既表达了良好的祝福愿望,又寄寓了强烈的期待。诗章虽短,但思想深刻,内涵丰富。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