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鼓钟

  • zhōngqiāngqiānghuáishuǐshāngshāngyōuxīnqiěshāng
    shūrénjūnhuái怀yǔnwàng
    zhōngjiējiēhuáishuǐjiējiēyōuxīnqiěbēi
    shūrénjūnhuí
    zhōnggāohuáiyǒusānzhōuyōuxīnqiěchōu
    shūrénjūnyóu
    zhōngqīnqīnqínshēngqìngtóngyīn
    nányuèjiàn

注释

(1)鼓:指用手或工具敲击乐器发出声音的动作。

(2)将(qiāng)将:模拟金属撞击的清脆声音,同“锵锵”。

(3)汤(shāng)汤:形容水流湍急且广阔的状态,类似于“荡荡”。

(4)淑人君子:指那些具有美好德行的人们。淑,在这里指善良。

(5)怀:怀念,思念。允:指真诚可信,确实如此。一种解释认为它是辅助词,用于加强语气。

(6)喈(jiē)喈:象声词,形容钟声悦耳和谐。

(7)湝(jiē)湝:形容水流动态,与“汤汤”相似,表现水流湍急的样子。

(8)回:邪恶,不正之意。

(9)伐:击打,敲打。鼛(gāo):一种大型鼓类乐器。

(10)三洲:指淮河中的三个小岛。

(11)妯(chōu):形容因悲伤而心绪不宁,感情激动的样子。

(12)犹:指持续不断。王引之《经义述闻》中说:“其德不犹”,意味着美德愈久愈深厚,永无止境。另一种解释是“犹”假借为“訧”,指缺点或毛病。

(13)钦钦:同“将将”,象声词,形容音乐声响起的样子。

(14)磬(qìng):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玉石或美石制成,通过孔洞穿绳挂起,敲击时能发出声音。

(15)以:在这里表示“用以”,即用来演奏或表演。雅:原是一种乐器名,外形像漆制的筒,两端覆盖羊皮,后来泛指一种庄严的乐调,特指用于天子或周王朝京畿的正式音乐。南:原为乐器名,形状类似钟,后引申为一种乐调,有说法指南方江汉地区的音乐风格。

(16)籥(yuè):一种类似于现代排箫的管乐器,古时演奏舞曲时常用此乐器伴舞。僭(jiàn):越过自己的职分或地位,这里指混乱、不守秩序。不僭,则意味着遵守规矩,和谐有序。

译文

钟鼓声铿锵有力,淮河水浩浩荡荡地奔流,我心中却充满了忧愁和悲伤。思念起那位善良的君子,让我永远难以忘怀。
钟鼓和谐之音悠扬,淮河滔滔水流连绵不断,如同我心中的悲愁情愫。怀念着那位善良的君子,品行高洁,正直无邪。
钟声敲响,鼓声隆隆,乐音在三洲之间回荡,我内心的悲哀与痛苦难以言表。思念那位善良的君子,美德照耀着后世,传颂千秋。
钟鼓发出钦钦之声,琴瑟和鸣,笙磬相谐,各种乐器共同演绎出美妙的乐章。雅乐与南乐相互交融,籥管合奏,音色更加清晰分明。

赏析

这首诗是一个小巧而经典的作品,以一首贵族音乐会为背景,通过富有韵律的文字描绘了诗人内心悲喜交织的复杂情绪。诗人正是在淮河旁边,或者站在三洲之上,倾听着这场美妙的音乐盛宴。他耳濡目染,聆听着编钟的瑟瑟声音,同时还感受到淮水的奔腾,然而这一切却激发了他的忧虑和痛苦。

诗人在接下来的三章中迸发出他对古代高尚人格的深深怀念。他对现今社会的堕落表示遗憾,而一次音乐会却唤起了他对古代的怀古之情。这种情绪与诗人的高尚道德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结合在一起,强烈地表达了他的心声。

在最后一章中,诗人完全沉浸在这场音乐盛会中:编钟的声音,琴和瑟的和谐,以及笙和磬的统一,他们一起演奏雅乐和南乐,再加上排箫和舞蹈,有序而又不紧不慢。诗人通过这些图景,让读者仿佛亲临其境,享受音乐会的氛围。

这首诗记录了一场由钟、鼓、琴、瑟、笙、磬、雅、南乐和箫等多种乐器共同演奏的音乐会。前三章描写了诗人聆听钟鼓声音以及面对奔泻淮水时的无奈情绪,让他想起了古代的“淑人君子”,对他们的崇高品性和准则产生由衷的敬仰。最后一章则详尽描绘了音乐盛会现场,音乐的和谐统一,让人仿佛穿越到古代。

但如果只停留在表面层次理解这首诗,那么就无法深入识别其内在的寓意。就像朱熹在《诗集传》中提到的:“此诗之义有不可知者。” 其实,诗人的创作不是无的放矢,《诗艳三章》恰恰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国家命运和时代变迁的忧虑的表达。诗人所描绘的音乐会,演奏的并非是普通的音乐,而是唤起周朝辉煌历史的“雅乐”和“南乐”,将诗人带回到那金碧辉煌的年代。在国运危微的时代,听到这些充满历史厚重的音乐,诗人自然会对过去和现在产生深深的感叹。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