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蓼莪

  • zhěéfěiéhāo
    āiāishēngláo
    zhěéfěiéwèi
    āiāishēngláocuì
    píngzhīqìngwéiléizhīchǐ
    xiǎnmínzhīshēngzhījiǔ
    shì
    chūxiánzhì
    shēng
    zhǎng
    chū
    bàozhīhàotiānwǎng
    nánshānlièlièpiāofēng
    mínhài
    nánshānpiāofēng
    mín

注释

(1)蓼(lù)蓼:指植物茂盛而高大的样子。莪(é):是一种药草,也叫莪蒿。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提到:“莪蒿的根部丛生,俗称为抱娘蒿。”

(2)匪:同“非”,表示否定。伊:指“是”,表示肯定。

(3)劬(qú)劳:这里与下文中的“劳瘁”含义相同,都表示劳累的状态。

(4)蔚(wèi):指一种植物,即牡蒿草。

(5)瓶:用来汲取和盛放水的器具。罄(qìng):意为用尽,空了。

(6)罍(léi):古代一种用来盛水的大型器具。

(7)鲜(xiǎn):这里指少数、稀少或孤单。民:指人们。

(8)怙(hù):依赖或依靠。

(9)衔恤:含着忧愁,心里不快乐。

(10)鞠:抚养、养育。

(11)拊:通“抚”,意为抚摸、爱抚。畜:通“慉”,表示喜爱、宠爱。

(12)顾:指回头看,这里表示回忆或怀念。复:返回,这里引申为依依不舍,不忍离去。

(13)腹:这里指怀抱、内心。

(14)昊(hào)天:指辽阔无边的天空。罔:没有。极:规则、标准。

(15)烈烈:通“颲颲”,形容山风急促而猛烈的样子。

(16)飘风:即飙风,形容风势迅猛。发发:读音类似“拨拨”,形容风声急促。

(17)谷:善良、美好。

(18)律律:同“烈烈”,同样形容风势强烈。

(19)弗弗:同“发发”,指风声。

(20)卒:意为最终或终究,这里指尽到抚养长辈直到他们老去的责任。

译文

看那莪蒿长又高,不是莪蒿哪知是野蒿。念及我那年迈的双亲,含辛茹苦抚养我长大。
看那莪蒿高又肥,不是莪蒿是牡蒿。怎能不感念父母的恩情,抚养我成人太劳累!
汲水的瓶子已经见底,装水的坛子却空空如也。孤苦伶仃的活在世上,不如早点去死亡。没有父亲要依靠谁,没有母亲又将要依傍谁?出门时心中充满了悲伤,回到家门口却又茫然不知所措。
父亲啊辛勤生下我,母亲啊辛勤养我劳苦多。抚摸我来爱护我,培养我来教育我。照顾我来挂念我,出入家门抱着我。如今想报父母养育恩,老天无端降下的灾祸让我措手不及!
南山险峻难以攀越,飙风呼啸透骨凉。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只有我遭受了如此的不幸?为什么只有我不能终养父母、陪伴他们安度晚年?别人都能赡养父母,唯我独难送终养!

赏析

关于《毛诗序》,其研究《蓼莪》诗篇时,便提到“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唯有最后的一句话切中诗人想表达的意境,即那份延绵深沉的父母恩重难以回报的痛楚。其他对刺幽王,民人劳苦的表述与欧阳修的评论相呼应,都并非原诗作者的初衷。

《蓼莪》一诗由六章组成,看似在表达对父母的悼念,却惊人地揭示三层哀思。前两章构建了第一层哀思,围绕父母生养自身的辛勤付出阐发。诗人通过比拟而非直接描绘,将目光落在遗世独立的蒿、蔚上,以反衬自己与莪的差距,排比之力强大震撼。他忧心忡忡地刻画出“我”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辛勤付出,唤起读者的深深共鸣。

中间两章,第二层的哀思跃然纸上。诗人以瓶作比,引申出父母的爱和孩子失去双亲的痛楚。其以“鲜民”这样的言辞,描绘成长在孤独心海中的苦难和困扰,使我们想起古诗《孤儿行》中那一份源于兄妹相辱而生的绝望。然而,此诗表达的悲痛,却让人感受到更为强烈的切肤之痛,因为失去的是亲生父母,是母亲的柔抚和父亲的呵护。

第四章,用九个简单词汇和“我”字,一一描绘父母怀抱亲情对待子女,慈爱格外深沉,情真意切。父母的牵肠挂肚、孜孜以待寓于其中,引发我们对父母的深深怀念和敬仰。诗人怀着无比痛惜的心情宣泄自己不能报答父母的沉痛之情,首示天命无常,让人感受到生生不息的悲恸。

后两章阐述的第三层哀思则是流血流眼泪的恸哭,通过眼见南山艰险难过,耳闻飙风凛冽声起的描绘。罕见的表现力将生活的危难、冷酷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看见他在亲情温暖消失之后的悲痛与无奈。

此诗在写作上,赋比兴的交替使用独树一帜,表现的方法多元化,呼应巧妙,情感上又风起云涌,落地生根,让我们深受其哀愁之感染。几何记载中,有诸多文人墨客就《蓼莪》一诗飘泊感慨,如历史书籍《晋书·孝友传》中写到王裒,他为父亲的冤屈之死深感痛心,每读此诗,都会三度流泪;同样,顾欢在《齐书·高逸传》中也被描绘成读《蓼莪》时痛哭的形象。

此诗准确的把孝道、亲情、感恩等融入其中,这也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种美好情操。我们应该孝敬父母,尽孝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而《蓼莪》以此为核心,又带有诗人的深沉感情,对易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笔墨间所体现的涵养和精神,足以见证《诗经》在民族文化中的卓越地位。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