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桑中

  • yuáncǎitángmèizhīxiāng
    yúnshuízhīměimèngjiāng
    sāngzhōngyāoshànggōngsòngzhīshàng
    yuáncǎimàimèizhīběi
    yúnshuízhīměimèng
    sāngzhōngyāoshànggōngsòngzhīshàng
    yuáncǎifēngmèizhīdōng
    yúnshuízhīměimèngyōng
    sāngzhōngyàoshànggōngsòngzhīshàng

注释

(1)鄘(yōng):鄘是在周朝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置在今天的河南省汲县北部。

(2)爰:爰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代词,意为“在何处”或“在哪里”。唐是一种植物,也称为女萝或菟丝子,是一种寄生蔓草,秋天会开小花,其子实可以用于制药。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这里的“唐”应读作“棠”,是梨的一种。

(3)沬(mèi):沬是在春秋时期的卫国的一个邑,也叫做牧野,现在位于河南淇县南部。乡指的是郊外。

(4)云:在句子的开头,用作语助词。谁之思指的是在思念谁。

(5)孟姜:孟姜是姜家的大姐,孟在古代用来表示排行中的老大。姜、弋、庸都是贵族的姓氏。

(6)桑中:桑中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个地名,也叫做桑间,现在位于河南滑县东北部。也有人认为这里指的是桑树林中。

(7)要(yāo):要在这里的意思是邀请或约定。上宫可以指高楼大厦,也可以指宫殿。也有观点认为这是一个地名。

(8)淇:淇是一个河流的名字,淇水现在位于河南浚县东北部。

(9)弋(yì):弋是一个姓氏。

(10)葑(fēng):葑指的是葑指的是一种根菜,芜菁也叫做蔓菁菜。

(11)庸:一个姓氏。

译文

哪里可以采摘美丽的女萝?就在那卫国的沫乡。我心中思念的是谁?是那位美丽的孟姜姐姐。约我在桑林深处相见,邀请我到上宫相会,护送我至淇水之畔。
哪里可以收割金黄的麦穗?就在卫国沫乡之北。我心中思念的是谁?是那位美丽的孟弋姐姐。约我在桑林深处相见,邀请我到上宫相会,护送我至淇水之畔。
哪里可以采集翠绿的蔓菁?就在卫国沫乡之东。我内心深处想念的是谁?是那位美丽的孟庸姐姐。约我在桑林深处相见,邀请我到上宫相会,护送我至淇水之畔。

赏析

这首诗,共分为三部分,其主题以采集某种植物引发情感。这是一个常见的手法在古代歌颂恋爱、婚礼和子嗣。它揭示了在那个时代,植物采集与性之间具有某种神奇或象征的联系。关于这两者如何在文化上连系在一起或如何产生联系,这涉及到远古的交感巫术,这里不进行深入讨论。但如果从现代美学角度出发,采集植物以唤起对恋爱等主题的情感在审美和爱情上具有一定的共性,因为激情与绿色都能给人带来强烈的快乐。因此,“采唐”“采麦”“采葑”会引发的情感,既包含了默默的深情,又富含了隐含的意义。

在这首诗的主体部分中,主人公全然沉浸在狂欢后的美好回忆中。除了每个篇章都改变了所恋爱对象外,三个篇章竟然完全相同,重复歌颂在“桑中”和“上宫”中的销魂体验以及临别时河水边的深情。笔法直截了当,就像数家的珍藏一样。主人公似乎以与多位情人幽会为乐,展现了一个情深的人在纵情色欲后的洒脱和得意心态。句子的形式由四言而五言而七言,恰好反映了这种心态。尤其每章诗末的四个“矣”字,仿佛是在品尝和回忆狂欢时的感慨。

有些人可能认为孟姜、孟弋、孟庸是同一人,如果是这样,似乎与《诗经》中使用重复的方式不相符。《诗经》中的重复虽然只更改了部分词汇,但无论更换的是动词还是名词,诗歌的意味往往有所扩展或升华。例如,《周南·芣苢》中的“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一字之差,却描绘出了一整个劳动过程。如果三姓确是同一人,第一,整首诗三章为重复,显得过于过分和拖沓,没有意象感;第二,也与“群婚性的男女欢会”的诗意不相符。

将这首诗视为一首充满活力的恋歌,也不是没有的。其一大特色是自言自语,反复歌颂。每一章的前半部分只改动了两三个字,采集的对象、地点、美女的姓都不同,然而在后半部分并未改动。无论是期待、隐秘的聚会还是分手的地方,都没有改变。主人公完全沉浸在和美女约会的甜蜜记忆之中。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