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有狐

  • yǒusuísuízàiliáng
    xīnzhīyōuzhīcháng
    yǒusuísuízài
    xīnzhīyōuzhīdài
    yǒusuísuízài
    xīnzhīyōuzhī

注释

(1)狐:在这里所提到的狐狸,不仅仅是那种机智灵巧的动物,有时它也被视为男性的象征,承载着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意象。

(2)绥(suí)绥:形容缓缓行走、从容不迫的样子。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为独自行走寻找配偶的样子。

(3)淇:是卫国的水名,淇水位于现在的河南浚县东北。梁:则指的是横跨河流的石制通道,它不仅方便了人们的通行,还巧妙地成为了捕鱼的工具。

(4)之子:用来指代这个人或那个人,充满不确定因素。裳(cháng):是指下身的衣服,上面的被称为衣,下面的被称为裳。

(5)厉:指水深到腰部,可以涉水而过的地方。也有说是通“濑”,指的是水边的沙滩。

(6)带:是用来束缚衣服的带子,这里实际上是指衣服。

(7)侧:指的是水的边缘。

(8)服:衣服。

译文

轻盈的狐狸独自缓行,恰好经过淇水之上的古朴石桥。内心忧虑愁绪无法解,只因为你身上缺少温暖的衣裳。
轻盈的狐狸独自缓行,在淇水的浅滩处流连。内心忧虑愁绪无法解,只因你未系上整齐的腰带。
轻盈的狐狸独自缓行,在淇水河畔的旁边。内心忧虑愁绪无法解,只因没有适当的衣服保护你。

赏析

这个赏析讨论的是一首情感十足的诗歌。一些人将它当作是对妻子担心外出的丈夫无法抵抗寒冷的描绘。诗中以一只狐狸出现作为开头,而后使用这只狐狸的独自漫步,来表达在外长期忍受磨难的丈夫被孤立,只有自己的影子陪伴的生活状态。狐狸的形象是瘦弱单薄的,它独自在淇河水退处四处游走。这构筑了一个冷寂的秋日画面:淇水的河岸,水消岩出,狐狸影影独行于岩石之间。看到这样的情景,女主角对于丈夫的担忧无法遏制,她想着那位久在外面工作的丈夫可能还没有御寒的下裳。

整首诗歌被设计为一唱三叹的结构,每个章节仅更换两个字,反复强调,深入地传达出忧虑的情感。狐狸游荡在水不深的地方,湿了脚,主角由此联想到自己的男人可能仍然没有绑紧裤子的腰带。狐狸在河岸边走,身体并没有被弄湿,她又开始担心丈夫可能并没有全身的衣物。随着视线的延伸,看到狐狸从河水消退的地方,一步步地走向河岸,她便开始思索应该为丈夫准备什么样的衣物以抵挡严寒。从这视角看去,这首诗是一首贤良淑德的妇女关心远方的丈夫温暖冷寒的佳品。

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要表达一个寡妇表达寻求另一半的愿望。在诗里,狐狸是一种媚惑的动物,诗人把这个妇女称为“狐”展示出这个妇女也拥有着一定的风情。诗人通过此诗揭露她内心的感情,用狐为比,以物喻人,别有一番风致。

每一个章节都运用了比喻手法。首章节提到“有狐绥绥,在彼淇梁”,石是不接触水的地方,那么在石头上,可能需要穿好下衣。因此这位充满情感的寡妇,以狐为喻表明求偶意向,向她所怀念的丧偶男性,表白自我之爱意说:“我所忧虑的,就是那个他尚未有足够的衣服,如果他娶了我他就可以不再忧虑没有衣裳了。”后再说到“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厉”是水深可以涉越之处,涉越深水,需要有用来束紧衣物的带子。这位妇女担心的,是她心上的爱人可能并没有衣带。她的想法是:“如果我嫁给他,我可以帮他系好腰带,他就不必再为涉水时无法系紧衣物担忧了。” 末章说这只狐狸“在彼淇侧”,如果这个狐狸已经在淇侧,说明已经渡过了淇水,那么可以穿好衣物了。然而她又担心那个男子,仍无以为服,她心中想道:“假如我能与他结为连理,他就无需为没有衣物发愁了。”

这三章诗惟妙惟肖地刻画了这位年轻寡妇无尽的爱心,爱情从内心涌出,没有半点掩盖,大胆地诉说真挚之情,无疑是一首佳作。在古老的时代,遭遇战乱,伤心的女子哀恸丈夫,在失去伴侣后,想要重建家庭,享受家庭之爱,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要求,绝对无可厚非。这首诗,表达了寡妇寻求另一半的意愿,在《国风》中,这首诗独树一帜,是对爱情的独特歌颂。对于这位寡妇所爱慕的目标,是否已经察觉她的爱意,以及如何回应她的感情,那是另一回事了。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