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兔爰

  • yǒuyuányuánzhìluó
    shēngzhīchūshàngwéi
    shēngzhīhòuféngbǎishàngmèié
    yǒuyuányuánzhì
    shēngzhīchūshàngzào
    shēngzhīhòuféngbǎiyōushàngmèijiào
    yǒuyuányuánzhìchōng罿
    shēngzhīchūshàngyōng
    shēngzhīhòuféngbǎixiōngshàngmèicōng

注释

(1)爰(yuán):此处的“爰”取其音“缓”,意指悠然自得、逍遥自在。离:通“罹”,即遭遇、陷入困境或遭受灾难。罗:指罗网,捕捉之用。

(2)为:这里指代徭役,即强制的劳动或军役。郑笺在注解中解释说:“为,谓军役之事也。”

(3)罹:这里指是忧虑、忧愁。指的是精神负担和心理的重压。

(4)无吪(é):意为不说话,或者是不动弹。

(5)罦(fú):是一种精巧的捕捉机关网,可以自动捕捉鸟兽,也被称为覆车网。

(6)造:此处指代徭役,即被迫从事的劳动。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造,亦为也。”

(7)觉:意为清醒、觉醒。

(8)罿:是一种用于捕捉鸟兽的网,强调了生活中各种捕捉或陷阱的存在。

(9)庸:在这里指代劳役,即强制的工作。郑笺在注解中解释说:“庸,劳也。”

(10)聪:指的是听觉。

译文

野兔在旷野中自由奔跑,野鸡却不幸落入罗网,起我幼年的时候,没有战争且无需承担劳役,当我长大以后,各种苦难如潮水般汹涌而至。我只想闭紧双唇安静地沉睡!
野兔在山林间自由穿梭,野鸡却在罦网中挣扎。在我的童年记忆里,人们不用为徭役所困。等到我长大以后,却要面对无尽的忧患。我只想闭上眼睛长睡不醒!
野兔在山林间自由穿梭,雉鸡却在罿网中挣扎。在我年幼的时候,人们还不用服劳役。等到我长大以后,各种灾祸接踵而至。我只想堵住双耳长眠不起!

赏析

本篇诗鉴识自《毛诗序》,而后者附上了清晰解释:“《兔爰》,美好时间的悲歌也。”因为周桓王违背了诺言,导致群侯背叛,酿成混乱和不幸,使得军队受伤逃散,于此君子反感自己的生活。”这段解释是根据《左传》的史实而提出的。假如将它置于周桓王的时代,那么在诗中存在了一些差异。文学家崔述在《读风偶识》中断言:"诗的作者肯定是生于宣王末年,王室并未陷入混乱,因此他质疑'无为'。然后,幽王暴政,戎狄侵犯,平王废黜,家族流离失所,这就是后文所谓'逢此百罹'。故朱子云:'为此诗者盖犹及见西周之盛。(见朱熹《诗集传》)可谓得其旨矣。若以为在桓王之时,则其人当生于平王之世,仳离迁徙之余,岂得反谓之为‘无为’?而诸侯之不朝,亦不始于桓王,惟郑于桓王世始不朝耳。其于王室初无所大加损,岂得遂谓之为‘百罹’、‘百凶’也哉?窃谓此三篇者(按:指《中谷有蓷》、《葛藟》及此篇)皆迁洛者所作。”

这首诗共分三章,每一章的开始两句都以兔和雉作比。兔是狡猾的生物,用来比喻小人的行为;而雉则是高尚的,可以用来形容君子。现在,罗、罦和罿是捕猎鸟兽的网,既可以制住雉,又可捕获兔。然而在诗中只谈及释放兔子,锁住了雉,意指小人可以逍遥享乐,而君子却无故遭受困扰。这个生动的比喻深刻揭示出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每个章节中间的四行,通过将诗人的"我生之初"与"我生之后"进行比较,清晰地展示出对过去的深深怀恋以及对现在的厌恶情绪:过去的日子里,没有过度努力造成的困累与压迫,可以自由快乐地生活;而现今,遭遇各种灾祸和顾虑,让人无法宁心。这种鲜明的对比深度体现出时代变迁中人民深重的痛苦。这种句式在稍后传为蔡琰所作的《胡笳十八拍》中得到了沿袭,“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他的诗句愁断人腹,可以看作是《兔爰》一诗的另一次生动表达。

在每一章的最后一句,诗人释放了深深的哀叹:在如此动荡的时代中生活,倒不如长眠不醒。愤怒与绝望之情深深地体现在诗人的笔锋之下。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论道:“'无吪'、'无觉'、'无聪'者,亦只是不愿言、不愿见、不愿闻过去的光辉岁月已经变得模糊而已。” 这也体现了《毛诗序》中指出的君子“不乐其生”的内核主题。

整首诗的风格悲凉,呈现出诗人忧郁的情志,也是《王风》中所说的黍离之悲,乱世之音、亡国之音,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写道:“词意凄怆,声情激越,(三国魏)阮步兵(籍)专学此种。”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深深悲痛。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