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鸿雁

  • hóng鸿yànfēi
    zhīzhēngláo
    yuánjīnrénāiguānguǎ
    hóng鸿yànfēizhōng
    zhīyuánbǎijiēzuò
    suīláojiūānzhái
    hóng鸿yànfēiāimíngáoáo
    wéizhérénwèiláo
    wéirénwèixuānjiāo

注释

(1)鸿雁:指的是大雁这种水鸟,或者可以理解为大型的雁称为鸿,小型的雁称为雁。

(2)于:这是一个语气助词。

(3)肃肃:描述鸟儿扇动翅膀飞翔时产生的声音。

(4)之子:这里是指那些劳役的人,征则意指远行。

(5)劬(qú)劳:形容人们努力工作,非常辛苦。

(6)爰(yuán):是一个语气助词,用来衔接和引导句子。矜(jīn)人:形容人贫穷困苦。

(7)鳏(guān):描述老年男性无配偶的情况。寡:则是形容老年女性无配偶。

(8)集:聚集、停留。中泽:泽地中间地带。

(9)于垣:修建墙壁。

(10)堵:一丈长一丈高的墙被称为一堵,作则是筑墙的意思。

(11)究:事情的结束。宅:居住的家园。

(12)嗷(áo)嗷:形容鸿雁哀鸣的声音。

(13)哲人:指通情达理、有智慧的人。

(14)宣骄:形容那些傲慢自大,过于奢侈和骄纵的行为。

译文

鸿雁在空中翩翩飞翔,翅膀扇动发出嗖嗖的声响。那个人离家远行,尝尽了野外奔波的艰辛。可怜的都是贫苦之人,鳏寡孤独多哀愁。
鸿雁在空中自由翱翔,栖息聚集在沼泽地的中央。那个人在服苦役筑墙,先后已有百堵墙筑起。虽然辛苦劳累不得闲,但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安身在何处。
鸿雁在空中飞翔,发出阵阵哀鸣嗷嗷声。只有那些明白人,才能理解我歌唱辛劳的用意。而那些糊涂虫,只会说我闲暇无事,乱发牢骚。

赏析

这是一首生动阐述底层群众困苦生活的实际歌曲,其意境和表达方式尽显国风民歌的妙韵。全篇诗歌分为三个部分,每节都以动人心弦的“鸿雁”为引子,借此象征诗人自我形象的描绘。首节用温暖的笔触描绘流民被迫远离城市,到野外辛苦劳作的情景,甚至连鳏寡之人都难逃此劫,尽显统治阶级冷漠无情。大雁振动的羽翅,牵引出流民颠沛流离,飘摇四方的惋惜哀叹,诗语中隐含着深深的对繁重劳役的抗议和悲悯。

二节以首节为引子,详细刻画流民在野外从事繁重劳动的画面。大量的鸿雁聚集在湖泽之中,寓指流民在工地辛勤劳作,一道道高大的堤墙,形势壮观,然而他们自己却寸土未得。"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的反问,表达出流民对社会贪婪和不公的挑战和愤慨。

最后一节描述流民心中的悲痛与无奈,他们在哀伤中吟唱,然而这却引来了那些显贵和富有者的冷嘲热讽。大雁悲鸣的声音引起了流民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无法抑制内心情感,唱出了这首包含了心中无尽愤怨的歌。

这篇诗词,深情又质朴,曲调优美,涵盖了叙述、抒情和议论三种方式。诗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比兴手法的灵活运用,每篇开篇的“鸿雁”都能勾起读者的无限联想,并自然融入比义元素。鸿雁的迁徙之旅,在秋季向南方飞去,在春季从南方回来,其充满波折的征程和流民四处流浪的处境过于相似。鸿雁的哀鸣也同样引发人们的强烈反响,充满了凄楚的感觉,激起人们的共鸣,提醒我们对惨重的人生感到严重苦闷。

全部三节都巧妙地以“鸿雁”为引子,或以兴的形式起比,或以比的形式引发兴趣。前两节均以鸿雁为主题发展兴趣,给读者带来丰富的象征意义。而最后一节则用鸿雁哀鸣的声音来引发读者的共鸣,使用比兴技巧,表达深深的哀伤。这样的交叉融合的比兴手法,丰富了诗歌的形象性和艺术表现力,在后人的诗歌创作中,“哀鸿”和“鸿雁”也相继成为了象征苦难流民的代名词。

此外,这首诗篇章之间虽然主题各不相同,却都保持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一、二章描绘出行至野外并在工地筑墙的情景,而最后一章则是对遭受厄运的哀怨情感的整理,内容层次分明,主题深度不断提升。不仅如此,“鸿雁”、“劬劳”等词反复出现,形成了层层递进的特色,给人以深沉复杂的韵味。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