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候人

  • hòurénduì
    zhīsānbǎichì
    wéizàiliáng
    zhīchèn
    wéizàiliángzhòu
    zhīsuìgòu
    huìwèinánshānzhāo
    wǎnluán

注释

(1)候人:这是一个官职的名称,主要职责是看守边境、接待来访的宾客、负责道路的治理以及执行禁令等,属于较低级的官员。

(2)何:通“荷”,用作动词,扛着。祋(duì):是古代兵器,是殳的一种,由竹子制作,长度约一丈二尺,具有棱角但无刀刃。

(3)彼:指代他。其:语气词。之子:用来指代那个人或那些人。

(4)赤芾(fú):指的是红色的芾。芾,是一种祭祀的装饰品,由皮革制作成的蔽膝,上窄下宽,上端固定在腰部衣服上,不同官品的芾颜色各不相同。穿着赤芾乘轩是大夫级别以上的官员所享有的待遇。三百:可以指人数,即穿着芾的有三百人;也可以指芾的数量,即有三百件芾。

(5)鹈(tí):鹈鹕,是一种水生鸟类,体型较大,喙下有囊,以捕食鱼为生。梁:是一种伸入水中用于捕鱼的堤坝。

(6)濡(rú):沾湿。

(7)称:相配,相称。服:官服。

(8)咮(zhòu):禽鸟的喙。

(9)遂:终于,久而久之。媾:婚配,婚姻。

(10)荟(huì)、蔚:形容云层浓厚,遮蔽了阳光,显得阴暗沉闷的样子。

(11)朝:早上。隮(jī):同“跻”,意为升,登、彩虹。

(12)婉:年轻。娈(luán):形容貌美。

(13)季女:排行最末的女儿,引申为少女。斯:这样。

译文

负责迎宾送客的小武官,肩上扛着长戈和长棍。像那个小武官一样的人,三百朝官不屑一顾。
鹈鹕停在鱼梁之上,翅膀未曾被水打湿。像那个小武官一样的人,地位卑微不配穿戴华贵的衣裳。
鹈鹕停在鱼梁之上,水未曾打湿他的嘴。像那个小武官一样的人,不配享受高官厚禄的待遇。
天色阴暗浓雾密罩,南山的早晨云霞多。有一位俊俏可爱的少女,饥饿和困苦惹人心生怜悯。

赏析

这是一首以其才华横溢的笔墨,妙手轻斟重酌,批判了社会现象中摆乌龙的现象,即人才被忽视,而庸人却处于优越地位的情况。

首章的诗句采用赋的手法,巧妙地描绘了两种人以及他们面临的两种命运的对比。头两句描绘了“候人”,这位小吏,武装着,承担着巡逻道路那份辛劳的职责。看似微不足道,实则体现了他的责任和坚韧。接下来的两句诗句,笔触转向“彼子”。他是三百赤芾挂佩的一位,即使他在社会地位上逐渐攀升,生活消遣恣意妄为,实际上并没有真才实学,却被致以崇高的尊重。诗人没有直接表达出对这种现象的嗤骂和鄙视,但他在寓言式的叙述中,已经让读者深感他对于这种情况的不满和愤怒。

第二、三章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法,通过先设定一个比喻,再明示主旨观点的方式,巧妙地讥刺了“彼子”的矫揉造作以及不劳而获的窘态。鹈鹕站在鱼梁上,只需轻轻一动就可轻松捕到鱼,这恰恰恰映了“彼子”高位无劳,纵享特权,没有实际的才识和能力,却尽享名誉和禄位。而在第三章,诗人更深入地揭发“彼子”不仅在公事上应接不暇,甚至在婚姻事宜上都处心积虑,无视社会的伦理规范,肆意妄为。诗人以鹈鹕和“彼子”之间的镜像 metaphor, 揭露了社会的丑陋现象。

第四章诗人则转换了表达手法,以写景起兴的方式,描绘了一个美丽少女孤苦伶仃,无奈饥饿,引来世人的同情。这位美貌的少女可能就是前文提到的“候人”之女,一直生活在困苦之中,但最终因为无法忍受生活的重压而被抛弃弃。这一章的描绘,使读者对尊贵的"彼子"产生了愤恶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激厌之心。

整体来看,这四章诗篇巧妙地运用了赋、比、兴等手法,从表像到内涵,从枝微末节到根本本质,揭示了社会现象的荒诞与不公。“彼子”表面看似尊贵,实则虚有其表,与之对应的候人和季女则因深受苦难而激发起广大读者的同情之情。这是一幅揭示社会黑暗,谴责庸人趋炎附势的鲜明画卷。因此,我们可以在深入阅读这首词的同时,更深入的反思社会现象,提醒自己在人生的舞台上做到守本分,实至名归。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