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扬之水

  • yángzhīshuǐbáishízáozáo
    zhūcóng
    jiànjūnyún
    yángzhīshuǐbáishíhàohào
    zhūxiùcóng
    jiànjūnyúnyōu
    yángzhīshuǐbáishílínlín
    wényǒumìnggǎngàorén

注释

(1)扬:指振奋激扬的状态,亦有观点认为扬是一个地名。

(2)凿凿:形容事物鲜明的样子,有的说法是描述石头高低不平的情况。

(3)襮(bó):指镶有黼文图案的衣领,或是衣袖。

(4)从:意指跟随,陪伴。沃:指曲沃,这是一个地名,位于现在的山西闻喜县东北方。

(5)既:已经。君子:这里是指桓叔。

(6)云何:问句,意为如何。云,是句子的助词。

(7)皓皓:形容物体洁白无瑕的状态。

(8)绣:描述刺绣方领的动作。

(9)鹄(hú):是一个地名,也就是曲沃;还有一种说法是指曲沃的城邑。

(10)其忧:存在忧虑的状态。

(11)粼粼:形容水质清澈,石头洁净的样子。

(12)命:这里是指命令,或者政令。

译文

清澈的河水汩汩流淌,光洁的山石被冲刷激起层层浪花。士兵们身着白衣红绣领,随你出发到沃城,当我们见到勇武的桓叔时,心中怎能不喜悦呢?
河水依旧汩汩流淌,光洁的山石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士兵们换上了白衣红绣领,随你出发到鹄邑。当我们见到勇武的桓叔时,心中还会有担忧和畏惧?
悠悠河水汩汩流淌,水底的山石映出粼粼的波浪。刚接到政变的命令,不敢轻易向外界透露半点风声。

赏析

这首诗赋予了扬之水以特殊的重要性,它更像一把钥匙,揭晓了晋国危机的序幕。小河的水流温柔恬静,通过白色的河床石头,呈现出水质的清澈和波纹的起伏。这个环境看似寂静与安详,实则包裹着一颗煽动的火种。在这平和宁静的背景下,却突破平常生活的泡影,预示着一场决定性的风暴正在酝酿中。士兵们面带笑容,身穿洁白的服装,衣领鲜红,准备在曲沃举旗揭竿,他们的信念坚定,对桓叔的期待和信赖满溢于心。

这首诗的结构设计独特,以三部分为主体,反复唱诵扬之水的景色和士兵的装束,描绘了他们身穿光鲜夺目的战甲,全副武装,准备挥师出征的景象。诗表达的总体情感是陶冶人心,引导读者深度感受诗中士兵们眼神中所蕴含的自信与欣喜,让读者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决心和期待,准备好为胜利呼喊,没有失败的惧怕。所以诗人天衣无缝地刻画出了紧张又神秘的氛围,让读者们留连忘返。

诗中的“素衣朱襮”、“素衣朱绣”引出了诸侯的制服,针对着这一点,有人提出他们是潘父等叛变者所穿。对此,有人采取了揭示此迷谜的方案,揭示如果潘父和桓叔谋取反是个秘密,那么他就不可能公然穿着诸侯的衣服去见桓叔,等于是自我揭露其叛变的实质。反之,桓叔见到其假冒的服饰,必定对此有所察觉。因此,“素衣朱襮”、“素衣朱绣”的表述并非描绘潘父,反而更像是对桓叔成为真正的诸侯的深深期盼。

该诗巧妙地通过扬之水概括出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政治动态,情节内容层层深化,直到最后才揭示出临近政变的真相,非比寻常。整首诗的叙述充满了悬念和惊喜,引人深思,让人如醉如痴。“白石凿凿(皓皓,粼粼)”以及“素衣”、“朱襮(绣)”几个词的色彩亮点,既有连接点,也具有对比,形成了相互映衬的奇妙效果,十分引人注目。尽管这首诗没有过多的情感波动,但却全程笼罩在紧张和担忧的氛围之下,这点在《诗经》中也是别开生面,独树一帜。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