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ǒwèijiāzàixiūshēnzhěrénzhīsuǒqīnàiéryān zhīsuǒjiànéryānzhīsuǒwèijìngéryānzhīsuǒāijīn éryānzhīsuǒáoduò éryānhàoérzhīèérzhīměizhětiānxiàxiānyànyǒuzhīyuērénzhīzhīèzhīmiáozhīshuò wèishēnxiūjiāchuán88

注释

①之:这里的“之”相当于“于”,表示“对于”。辟:是偏颇、偏向的意思。

②哀矜:指的是同情和怜悯。

③敖:在这里解释为骄傲自大。惰:表示怠慢不恭。

④硕:这里的意思是大的、肥壮的。

译文

所谓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首先要修养自己的个人品德。人们常常对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视而不见其过错,对自己所厌恶的东西无法看到其优点,对自己所敬畏的东西无法看到其短处,对自己所怜悯的东西也无法看到其不足,对自己所懒散的东西也无法看到其需要改正的地方。所以,能够喜欢某样东西却明白其中的缺点,或者厌恶某样东西却能看到其中的优点的人,在世界上是很少见的。所以有句俗话说:“人们往往看不见自己孩子的错误,也看不出自己种的苗的成长情况。”这就是说,如果个人品德修养不好,就无法治理好自己的家庭。

赏析

这段文字出自儒家经典《孟子》,其中深刻阐述了修身齐家的智慧与道理。孟子坚信,修身齐家乃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与核心所在。唯有通过不断地锤炼个人品德、提升自我修养,我们才能够妥善地管理家庭,进而具备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能力。这种由小及大、由内及外的修养路径,不仅展现了儒家对于个人成长的独特见解,更彰显了其对于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的深切关怀。

在这段文字中,孟子巧妙地以人的五种常见心理状态——喜爱、厌恶、敬畏、怜悯和懒散为切入点,深刻剖析了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普遍存在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他指出,这些心理状态就像一面面有色的镜子,往往使我们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不仅可能导致我们对事物本质的误解,还会在无形中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使我们偏离正确的轨道。因此,孟子强调,修身之道的关键在于克服这种主观性和片面性,努力以更加客观、全面的视角去认识和理解事物。

在这段文字中,孟子的语言简洁明快,深入浅出,富有哲理。他巧妙运用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人们在认识事物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让读者深感其言之准确、深刻。同时,孟子还以俗语为例,进一步证明了他的观点,这种深入浅出的阐述方式,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语言艺术,也大大增强了他言辞的说服力。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是孟子教导人们修身齐家的重要教诲,具有很高的哲理性和实用性。它不仅揭示了人们在认识事物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还为我们指明了克服这些障碍、提升自我修养和管理家庭的有效途径。这些宝贵的思想资源,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依然具有不可估量的参考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深入践行。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