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贯
广告x

《医贯》·卷之四·先天要论(上)

八味丸方

八味丸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或下元衰惫。脐腹疼痛。夜多溲溺等证。

熟地黄(八两用真生怀庆酒洗净浸一宿柳木甑砂锅上蒸半日晒干再蒸再晒九次为度临用捣膏)山药(四两)山茱萸肉(四两)丹皮(三两)白茯苓(三两)泽泻(三两)肉桂(一两)附子(一两)

制附子法。附子重一两三四钱。有莲花瓣。头圆底平者佳。备童便五六碗。浸五七日。候透润。揭皮切作四块。仍浸三四日。用粗纸数层包之。浸湿煨灰火中。取出切片。查看有白星者。仍用新瓦上炙热。至无星为度。如急欲用。即切大片。用童便煮三四沸。热瓦上炮熟用之。

八味丸。乃张仲景所制之方也。圣惠云。能伐肾邪。皆君主之药。宜加减用。加减不根据易老亦不效。今人有加人参者。人参乃是脾经药。到不得肾经。有加黄柏知母者。有欲减泽泻者。皆不知立方本意也。

六味加五味子名曰都气丸。述类象形之意也。

钱氏减桂附。名曰六味地黄丸。以治小儿。以小儿纯阳。故减桂附。

杨氏云。常服去附子加五味。名曰加减八味丸。

丹溪有三一肾气丸。独此方不可用。

仲景有金匮肾气丸。

益阴地黄丸。治目病火衰者。济阴地黄丸。治目病有火者。二方见原机启微。

易老云。八味丸治脉耗而虚。西北二方之剂也。金弱木胜。水少火亏。或脉鼓按之有力。服之亦效。

何也。答曰。诸紧为寒。火亏也。为内虚水少。为木胜金弱。故服之亦效。

卷之四·先天要论(上)

张仲景八味丸用泽泻论

(出东垣十书)

张仲景八味丸用泽泻。寇宗本草衍义云。不过接引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王海藏韪之。愚谓八味丸。以地黄为君而以余药佐之。非止为补血之剂。盖兼补气也。若专为补肾而入肾经。则地黄山茱萸白茯苓牡丹皮。皆肾经之药。固不待夫泽泻之接引而后至也。其附子乃右命门之药。浮中沉无所不至。又谓通行诸经引用药。官桂能补下焦相火不足。是亦右肾命门药也。然则桂附。亦不待夫泽泻之接引而后至矣。且泽泻虽曰咸以泻肾。乃泻肾邪。非泻肾之本也。故五苓散用泽泻者。讵非泻肾邪乎。白茯苓亦伐肾邪。即所以补正耳。是则八味丸之用泽泻者。非为接引诸药泻肾邪。盖取其养五脏。益气力。起阴气。补虚损、五劳之功。

寇氏又何疑耶。且泽泻固能泻肾。然从于诸补药之中。虽欲泻之。而力莫能施矣。其妙为何如。

余所以谆谆于此方者。盖深知仲景为立方之祖。的认此方为治肾之要。毫不敢私意增减。今人或以脾胃药杂之。或以寒凉加之。皆不知立方之本意也。余特将仲景立意之奥旨。阐发于各条门下。

卷之四·先天要论(上)

水火论

坎干水也。气也。即小而井。大而海也。兑坤水也。形也。即微而露。大而雨也。一阳陷于二阴为坎。坎以水气潜行地中。为万物受命根本。故曰润万物者。莫润乎水。一阴上彻于二阳为兑。兑以有形之水。普施于万物之上。为资生之利泽。故曰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明此二水。

可以悟治火之道矣。心火者。有形之火也。相火者。无形之火也。无形之火内燥热而津液枯。以五行有形之兑水制之者。权也。吾身自有上池真水。气也。无形者也。以无形之水沃无形之火。当而可久者也。

是为真水真火。升降既宜。而成既济矣。医家不悟先天太极之真体。不穷无形水火之妙用。而不能用六味八味之神剂者。其于医理。尚欠太半。

陈希夷正易消息曰。坎干水也。气也。一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