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卷第九

伤寒上

论曰:伤寒热病,自古有之。名贤睿哲,多所防御。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所以医人未能钻仰。尝见太医疗伤寒,惟大青知母等诸冷物投之,极与仲景本意相反。汤药虽行,百无一效。伤其如此,遂披《伤寒大论》,鸠集要妙。以为其方行之以来,未有不验。旧法方证,意义幽隐。乃令近智所迷览之者,造次难悟;中庸之士,绝而不思。

故使闾里之中,岁至夭枉之痛,远想令人慨然无已。今以方证同条,比类相附,须有检讨,仓卒易知。夫寻方之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此之三方,凡疗伤寒不出之也。其柴胡等诸方,皆是吐下发汗后不解之事,非是正对之法。术数未深,而天下名贤,止而不学,诚可悲夫。又有仆隶卑下,冒犯风寒,天行疫疠,先被其毒。悯之酸心,聊述兹意,为之救法。方虽是旧,弘之惟新。好古君子,嘉其博济之利。物嗤诮焉。

卷第九·伤寒上

太阳病用桂枝汤法第一

五十七证方五首

论曰:伤寒与病湿病及热相滥,故叙而论之。

太阳病,发热无汗,而反恶寒,是为刚。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是为柔。(一云恶寒。)

太阳病,发热,其脉沉细,是为。

太阳病,发其汗,因致。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动摇,是为。

上件状。

太阳病而关节疼烦,其脉沉缓,为中湿。

病者一身尽疼烦,日晡即剧,此为风湿汗出所致也。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而身色似熏黄也。

湿家之为病,其人但头汗出,而背强欲得被覆。若下之早,即嘁,或胸满,小便利,舌上如胎。此为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饮则不能饮,而口燥也。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下利不止者,亦死。

问曰:病风湿相搏,身体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溜下不止。师云此可发汗,而其病不愈者,何故?答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续在,是故不愈。若治风湿者,发其汗,微微似欲出汗者,则风湿俱去也。

病患喘,头痛鼻窒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独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窒。

纳药鼻中即愈。

上件湿状。

太阳中热,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

太阳中,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肤中也。

太阳中,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洗然手足逆冷,小有劳热,口前开板齿燥。若发其汗,恶寒则甚;加温针,发热益甚;数下之,淋复甚。

上件状。

太阳之为病,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其脉浮。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恶风,其脉缓,为中风。

太阳中风,发热而恶寒。

太阳病,三四日不吐下,见芤,乃汗之。

夫病有发热而恶寒者,发于阳也;不热而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其经竟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尽未。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濡,弱浮者热自发,濡弱者汗自出,涩涩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发热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以救邪风,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而反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本论云:桂枝加葛根汤)

太阳病下之,其气上冲,可与桂枝汤;不冲,不可与之。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吐、下、温针,而不解,此为坏病,桂枝汤复不中与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而治之。

桂枝汤本为解肌,其人脉浮紧,发热无汗,不可与也。常识此,勿令误也。

酒客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酒客不喜甘故也。

喘家,作桂枝汤,加浓朴杏仁佳。

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而反烦不解者,当先刺风池风府,乃却与桂枝汤则愈。

太阳病,外证未解,其脉浮弱,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