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诸证方论》·卷三
反胃大吐方
大吐之症,舌有芒刺,双目红肿,人以为热也,不知此乃肾水之亏也。(《傅青主男科》作以活
反胃大吐方
外治法
先以手擦其足心,使滚(极)热〔时〕,然后〔用〕附子一枚煎汤,用鹅翎扫之,随干随扫立止也。无如世医以杂药妄投而成噎隔矣,方用:熟地(二两)山萸(一两)北五味(二钱)元参(一两)当归(五钱)牛膝(三盖肾水不足,则大肠必干而细,饮食入胃,不能下行,故反而上吐也。
反胃大吐方
又方
反胃有食入而即吐出者,肾水虚不能润喉,故喉燥而即出也。方用:熟地(二两)山茱萸(五钱)山药(一两)泽泻(三钱)丹皮(三钱)茯苓(五
反胃大吐方
又方
反胃有食久而反出者,肾火虚不能温脾,故脾寒而反出也。方用:熟地(二两)山茱萸(一两)山药(六钱)附子(三钱)茯苓(三钱)泽泻(三钱
大吐寒邪犯肾方
寒邪入肾宫,将脾胃之水,挟之尽出,手足厥逆,少腹或痛而不可忍,以火热之物,熨之少方用附子(一个)白术(四两)肉桂(一钱)干姜(三钱)人参(三两)水煎服下喉便觉吐定,煎渣服之,则安然如故矣。
呕吐补肾方
人以呕吐为胃虚,谁知由于肾虚〔乎〕?故治吐不效,未见病之根也。方用:人参(三钱)白术(五钱)薏仁(五钱)芡实(五钱)砂仁(五个)吴茱萸(五
火吐方
火吐若降火,则火由脾而入于大肠,必变为便血之症,方宜清水(火)止吐汤:茯苓(一两)人参(二钱)砂仁(三粒)黄连(三钱)水煎服
寒吐方
寒吐若降寒,则寒又引入肾而流于膀胱,必变为遗尿之症,方宜止呕散寒汤:白术(二两)人参(五钱)附子(一钱)干姜(一钱)丁香(五分)水煎服此方散寒而用补脾之品,则寒不能上越,而亦不得下行,势不得不从脐而出。
肾寒吐泻
肾寒吐泻由心寒胃弱,呕吐不已,食久而出是也。下痢不已,五更时痛泻三、五次者是也。
不补以化糟熟地(三两)山萸(二两)茯苓(三两)人参(三两)北五味(一两)山药(四
辨脾胃症
凡人能食而食不化者,乃胃不病而脾病也,当以补脾,而补脾尤宜于补肾中之火,盖肾火凡人不能食,食之而安然者,乃胃病而非脾病也,不可补肾中之火,当补心中之火,盖心世人一见不饮食,动曰脾胃病,而不分胃之虚寒责之心,不分脾之虚寒责之肾也。
补胃方
心肾兼补,治脾胃两虚者固效矣。若单是胃之虚寒者,自宜独治心之为妙。方用:人参(一两)白术(三两)茯神(三两)菖蒲(五钱)良姜(五钱)白芥子(三子(三两)白芍(二两)上为末,蜜丸,每日滚水送下三钱。
胃土由于脾虚,脾气不下行,必自上反而吐,补脾则胃安。方用:人参(三钱)茯苓(三钱)白术(五钱)甘草(一钱)肉桂(一钱)神曲(一此方治胃病以补脾土者,何也?盖胃为脾之关,关门之沸腾,由于关中之溃乱。然则欲使关奏功
阳症吐血方
凡人感暑伤气,忽然吐血盈盆,人以为阴虚,不知阴虚吐血,与阳虚不同:阴虚吐血者,人渴石膏(三钱)青蒿(五钱)香薷(三钱)荆芥(一钱)当归(三钱)人参(三钱)水煎服此乃阳症吐血之神剂也。方中虽有解暑之味,然而补正多于解暑。去香薷一味,实可通治。
又方凡人吐血,人以为火也。用凉药以泻火,乃火愈退而血愈多;或用止血之品仍不效,此乃血人参(五钱)当归(一两)荆芥(三钱,炒黑)丹皮(二钱,炒黑)水煎服〔服〕一剂而血无不止者。〔此〕方妙在不专补血,而反去补气以补血;尤妙在不去止血,有奇
大怒吐血
有大怒后吐血,或倾盆而出,或冲口而来,一时昏晕,死在顷刻也。以止血治之,则气闷而平气白芍(二两)当归(二两)黑荆芥(三钱)柴胡(八分)黑栀(三钱)红花(二钱)一剂而气平舒,二剂而血止息,三剂而病大愈。盖怒伤肝,不能平其气,以致吐血。〔若〕不先舒气而遽止血,〔则〕愈激动肝木之气,气愈旺而血愈吐矣。方中芍药〔为〕多用之妙品,平肝又舒气。荆芥、柴胡,皆引血归经之品。〔当归、红花生新去旧,安有不愈者哉?〕
三黑神奇饮
丹皮(七分,炒黑)栀子(五分)真蒲黄(一钱二分,炒黑)贝母(一钱)陈皮此方治吐血之症,神效无比,二剂而自止。
短气方
此症状似乎喘而实非喘,作实喘治之立死矣。盖短气乃肾气虚耗,气冲于上焦,壅塞于肺经,症似有余而实为不足也。方用:人参(二两)牛膝(三钱)熟地(一两)麦冬(五钱)破故纸(三钱)山萸(三不过三剂而气平喘定。此方妙在用人参之多,能下达气原,挽回于无何有之乡。其余纯是补妙法
实喘方
看其症若重而实轻,方用:黄芩(二钱)麦冬(三钱)柴胡(一钱)苏叶(一钱)山豆根(一钱)半夏(一一剂喘定,不必再剂也。然实喘之症,气大急,喉中必作声,肩必抬起。
虚喘方
气少息而喉无声,肩不抬起也。此乃肾气大虚,脾气又复将绝,故奔冲而上,欲绝未绝也。
人参(一两)山萸(三钱)熟地(一两)牛膝(一钱)北五味(一钱)麦冬(五
抬肩大喘方
人忽感风邪,寒入于肺,以致喘急肩抬气逆,痰吐不出,身不能卧。方用:柴胡(二钱)茯苓(二钱)麦冬(二钱)桔梗(二钱)当归(二钱)黄芩(一钱)射干(一钱)半夏(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此方妙在用柴胡、射干、桔梗,以发舒肺金之气,用半夏以去痰,黄芩以去火。盖外感寒邪火未又方论:凡人有喘不〔能〕卧,吐痰如涌泉者,舌不燥而喘不止,一卧即喘──此非外感加
又气喘治法
如气喘而上者,人以为气有余也,殊不知气盛当作气虚〔看〕,有余当作不足看。若认作肺人参(一两)牛膝(三钱)熟地(五钱)山萸(四钱)北五味(一钱)枸杞(一此方不治肺,而正所以治肺也。或疑人参乃健脾之药,既宜补肾,〔则〕不宜多用人参;不多同气但喘,有初起之喘,多实邪;〔有〕久病之喘,多气虚。实邪喘者,必抬肩;气虚喘者,微不独
又气喘治法
又方
肾火之逆,扶肝气而上冲之喘也,病甚有吐红粉痰者,此肾火炎上以烧肺金,肺热不能克肝地骨皮(一两)沙参(一两)麦冬(五钱)白芍(五钱)桔梗(五分)白芥子(二此方妙在地骨皮清骨髓中之火,沙参、丹皮以养阴,白芍平肝,麦冬清肺,甘草、桔梗引入肺经,则痰喘除,而气喘可定矣。
贞元饮
治喘而脉微涩者。
熟地(三两)当归(七钱)甘草(一钱)水煎服妇人多有此症。
喘嗽方
如病喘嗽,人以为肺虚而有风痰,不知非然,乃气不能归源于肾,而肝木挟之作祟耳。
法当人参(一两)熟地(二两)麦冬(五钱)五味子(一钱)枸杞(一钱)牛膝(一连服几剂,必有奇功。倘以四磨、四七汤治之,必不效矣。
更有假热气喘吐痰之症,人以为热,而非热也,乃下元寒极,逼其火而上喘也。此最危急之症,苟不急补其肾与命门之火,则一线之微,必然断绝。方〔用〕:熟地(四两)山药(三两)麦冬(三两)五味子(一两)牛膝(一两)附子(一钱)肉桂(一钱)水煎冷服,一剂而愈。
久嗽方
人参(一钱)白芍(三钱)枣仁(三钱)北五味(一钱)益智(五分)苏子(一钱)白芥子(一钱)水煎服二剂后,服六味地黄丸。
久嗽方
又方
秋伤于湿,若用乌梅、米壳,断乎不效,〔方用〕:陈皮当归白术枳壳桔梗甘草(等分)水煎服三剂帖然矣。冬嗽皆秋伤于湿也,岂可拘于受寒乎?
肺嗽兼补肾方
肺嗽之症,本是肺虚,其补肺也明矣,奈何兼补肾也?不知肺经之气,夜卧必归于肾中。
若肺经为心火所伤,必求救于子,子若力量不加(足),将何以救其(报其)母哉?方用:熟地(一两)山萸(四钱)麦冬(一两)元参(五钱)苏子(一钱)甘草(一钱)牛膝(一
久嗽方
治久嗽,不论老少,神效。
乌梅(五钱)薄荷(五分)杏仁(一钱)硼砂(一钱)人参(一钱童便浸)五味子(五钱,桃仁(三钱,去皮)甘草(五分)。
共为末,蜜丸,樱桃大,净绵包之,口中噙化。虚劳嗽未曾失血,脉未数者,皆可用之,不
又治久嗽方
人参当归细茶(各一钱)三味共三钱,水煎数沸,连渣嚼尽,一二服立效,不必三剂也。
治〔滞〕痰方
夫痰之滞,乃气之滞〔也〕,苟不补气而惟去痰,未见痰去而病消也。方用: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三钱)陈皮(一钱)白芥子(一钱)花粉(一钱)苏子(
治〔湿〕痰方
治痰之法,不可徒去其湿,必以补为先,而佐以化痰之品,〔乃克有效〕。方用:人参(二钱)茯苓(三钱)薏苡仁(五钱)半夏(三钱)陈皮(一钱)神曲(一此方之中用神曲,人多不识其意,谓神曲乃消食之圣药,非化痰之神品也。殊不知,痰之积然虽能
〔寒痰〕
更有气虚痰寒者,即用前方,加肉桂三钱、干姜五分足矣。
〔热痰〕
更有气虚痰热者,不可用此方,当用:麦冬(二钱)白芍(二钱)花粉(一钱)陈皮(一钱)白芥子(一钱)当归(三
肾水成痰引火下降方
肾中之水,有火则安,无火则泛。倘人过于入房,则水去而火亦去,久之则水虚而火亦虚;于补上泛熟地(三两)山萸(一两)肉桂(二钱)北五味(一钱五分)牛膝(三钱)水煎服。
一剂而痰下行,二剂而痰无不消矣。
凡人久有痰病不愈,用猪肺一个,萝卜子五钱,研碎,白芥子一两,五味调和,饭锅蒸熟。
治痰之法
古人所立治痰之方,皆是治痰之标,而不能治痰之本也。如二陈汤,上、中、下久暂之痰通治之,而无实效也。今立三方,痰病总不出其范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