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绣球》·第十六回 敲镗锣王老娘说书 拟匾额黄通理劝学
话说有一天,王老娘、曹新姑二人,在个河岸边空场上照常说书唱书。
那天说的一段书是一件宁波府象山县城里的故事,讲:“那象山在宁波府属五县之中最偏僻瘠苦的一个地方,风俗蛮而且陋,百姓都是撑海船、种罂粟花的居多,读书人发秀的也少,却四乡多有些土财主。内中有一家,单剩了一个孤孀,该了些田产,并无子侄,同族中也没有什么多人,只落得肖遥自在,自享自受。乡邻亲戚虽然各处往来,穷的也极肯照应,但生平从不肯瞎用一钱,靠着自然之利,不想什么富上加富、财上添财,也从不肯拿出一百八十送给地方上做事。若是地方官,挽出乡董绅耆要捐她几文,说替她请旌请封,她总不愿答应。就用声势来逼勒他,她也不怕不动,只是做人做在理上,用钱用得得当。同乡的人看她是个孀居寡妇,没奈何到她。后来有几位,再三登门理劝,情分难却,她才答应说,让她看事而行。那年就有人派她助赈,又有人派她修庙宇,派她捐善堂里的常款,她都踌躇着分文不出。那些劝她的人,不免就啧有烦言,连官府也很恨她,渐渐的结怨不少。那时候风气与现在不同,最重的是八股文章,象山城里,人文虽是极坏,应考的童生还有好几百名,乡试的监生也有好几百名。那童生到宁波府考,就爬山过岭的不便,遇着三年大比,那监生们到了宁波,还要从宁波过江到杭州,辛苦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