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笔记
广告x

《南越笔记》·卷五

◎金

开建有金庄水焉,其源出金鸡涌。二百里间为大泷小泷者二,皆有瓜子金、麸金。越一山,有金缕水流声清激,亦产生金。土人淘其沙,日得麸金分许,不能多。或有得一金龟,则其地数日无金矣。崖州黎田其水潆洄清彻,浮光耀金。有商人以百金贸而淘之。阳江木朗白石山涧中,及广宁溪峒亦有金坑,而生金甚微。色亦低劣,民竭一曰之力,仅足糊口。英德之金山迳溪东西田脚亦有金。河源之蓝田濑蒸煮其沙,日得生银钱许。若得三四钱,则三日不能复得。

◎银

粤之山旧有银穴、银沙。《始兴记》云:“小首山崩。崩处有光耀,悉是银砾,铸之得银。”而英德、清远其山传有银矿者,辄有白气上升,草木沾之皆白。或山石盛热时,有银汗,白而味辛。其矿或红如乱丝,或白如草根,或衔黑石,或有脉,谓之龙口。循龙口挖之,浅者一二丈,深者四五丈。有焦路如,灶土然,斯旷苗也,又挖则矿见矣。繇微而盛,盛而复微,或如串珠,或如瓜蔓,微则渐绝,绝而复焦,焦复见矿。若焦已绝,则又盘荒也。凡矿以有银星大点而柔者为上,小点而坚者次之,谓之明矿。次则夹石矿,以色绿者为上,红黑黄白者次之。又次则砂土矿,淘去浮者,留其沉重者煎之,以成瓜者为上,如瓜蔓者次之。然往往盘荒时见有人骑白马望空而去,此银气也。气去则其银亦去,故往往不得银云。东莞东南百余里有宝山,其穴有银砖数百片。相传郭将军所炼,取之辄昏迷不得出。旁一深洞在水中,土人尝祭以白鸡,入水凿之,其刚者石也。柔则为铅,铅一石或得银数两。然每为神笞击,铸不及成。电白东有纱帽山。山有石,大小数万。非石皆银块也。取之亦辄昏瞀,曳以巨藤,藤尽断。有为斋醮以铸者,费三百金,第如其数如偿,余不能动。潮州西丰水有一穴,中有银饼数千枚,亦不可取。始兴林水源有钭潭,潭底有银数千瓮,以青石盖之,可开观而不可取。罗浮一洞有大银版无数。有取其二者,夜梦山神诃责,复纳还之,雷即震击此洞,塞以巨石,至今遂不复识云。

◎铜

考唐建中初,赵赞判度支,采连采白铜铸大钱,一以当十。而韶州城南七十里,宋初置场采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