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类纤维的品种与分布

  我国古代用于纺织的毛纤维原料有羊毛、山羊绒、骆驼绒毛、牦牛毛、兔毛和飞禽羽毛等多种,其中羊毛始终为主要毛纤维原料,使用量最多,像毡、毯、褐、罽〔ji冀〕等古代主要毛纺织品大多是以羊毛纤维制成的。

  (1)羊毛我国古代饲养的羊有绵羊和山羊两种,绵羊的毛质好,其纤维具有许多良好的纺织性能,如良好的弹性、保暖性、柔软性、质地坚牢、光泽柔和,特别是其表层的鳞片发育较好,适于卷曲,颇富纺织价值。我国古代绵羊的主要品种有蒙古种、西藏种及哈萨克种。蒙古种原产于蒙古高原,后广布于内蒙、东北、华北、西北等地,是我国饲养数量最多的一个品种。西藏种原产西藏高原,后广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地。哈萨克种广布于新疆、甘肃、青海等地。由于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牧养条件不同,在各地又有许多亚种出现。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绵羊的毛质量差异很大。西藏种、哈萨克种羊的毛在细度、长度、强度、弹性等方面都比较好,可织制精细毛织物,蒙古原种羊的毛比较粗硬,可织比较粗厚的织物和毛毯,特别是地毯。而江南、秦晋、同州等地的吴羊、湖羊、夏羊、同羊,虽同属蒙古羊种,但经所在地的长期饲养培育,其羊毛质量和西藏种相近。

  (2)山羊绒山羊毛的纺织价值不高,但在长毛底下的绒毛却是不可多得的纺织原料。我国山羊的饲养和山羊绒的利用是从新疆经河西走廊逐步发展到中原各地的。据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一种叫作矞艻〔yule预勒〕的羊,唐代末年自西域传来。这种羊外毛不很长,内毛却很柔软,可用来织绒毛细布。陕西人称它为“山羊”,以区别于绵羊。这种羊从西域传到甘肃临洮,现在兰州最多,所以绒毛细布都来自兰州,又叫兰绒。西部少数民族叫它孤古绒,这是一种十分高级的毛织物。

  (3)牦牛毛古人称牦牛为“犛〔li离〕牛”,牦牛毛织物为“犛罽”。我国利用牦牛毛纺织的历史较早,1957年在青海都兰县诺木洪发现的一处相当于周代早期的遗址中,曾出土过一批毛织物,所用纤维经切片鉴定,可以分辨出里面有牦牛毛,这说明当时青海地区已开始利用牦牛毛充当纺织原料。另据记载,聚居游牧于甘肃西南、四川西部、青海、西藏等地的西羌人,居住用的帐篷都是“织犛牛尾”或“羖〔gu股〕羊毛”(山羊)的(《魏书·宕昌传》)。

  (4)驼毛绒我国的骆驼多产于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因而古代这些地区利用驼毛绒纺织较其他地区为多。汉以前,由于采集分离驼绒技术不过关,纺出的驼毛绒纱质量不高,一般多用来和羊毛混织,如在新疆吐鲁番阿拉沟地区战国墓葬群以及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诺因乌拉东汉墓中发现的含驼毛绒织物,皆为驼毛绒和羊毛的混织物。到了汉以后,采集分离技术有了进步,纯驼毛绒织品才逐渐多起来。唐代时甘肃、内蒙等地还曾将纯驼毛绒制成的褐、毡作为地方特产进献给朝廷。

  (5)兔毛据记载,隋唐时期安徽、江苏一带普遍利用兔毛纺织,叫作兔褐,其兔毛织品也曾作为地方特产,大量上贡给朝廷(《唐书·地理志》)。另据记载,唐代安徽宣城一带地区用兔毛制成的兔毛褐,与锦、绮同等珍贵,很有特点,是当地的著名产品,有的商人为了获得高利润,还用蚕丝仿制。

  (6)羽毛《红楼梦》中“勇晴雯病补孔雀裘”的故事脍炙人口,使我们对孔雀毛织物并不陌生。其实我国古代自南北朝以后一直将飞禽羽毛用于纺织,所选用羽毛也不只是局限于孔雀毛。据《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载说:太子使织工“织孔雀毛为裘,光彩金翠,过于雉〔zhi智〕头远矣。”说明南齐时不仅用孔雀毛织作,也用雉头毛(野鸡)织作。又据《新唐书·五行志》和其他有关记载说:安乐公主使人合百鸟毛织成“正视为一色,傍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的百鸟毛裙,贵臣富室见了后争相仿效,以致使“江岭奇禽异兽毛羽采之殆尽”,说明唐代还曾用过许多种鸟毛织作。这种百鸟毛裙的织作工艺是极值得注意的,它是利用不同的纱线捻向以及不同颜色的羽毛,在不同光强照射下形成不同反射光的原理制成。这种织造法是唐代纺织技术的一大发明,为当时世界纺织工艺中所仅见。

  北京定陵博物馆保存有一件明代缂丝龙袍和一批明代缂丝残片,其中龙袍上的部分花纹线和缂丝上的部分显花纬线,都是用孔雀羽毛织捻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清乾隆皇帝的一件刺绣龙袍,胸部龙纹的底色部分也是用孔雀毛纤维捻成的纱线盘旋而成的。这些现存文物是我国古代利用飞禽羽毛进行纺织的实物佐证。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