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北宋皇陵

北宋九帝之中除了徽宗、钦宗二帝外,有七帝的陵墓设在河南巩县,再加上宋太祖赵匡胤父亲之陵,这里共有八座帝陵,二十一座后陵。此外,设于陵域之内的还有皇亲、皇族未成年子孙墓、功臣墓三百座,占地约60平方公里。根据当时流行的一种风水观念,即“五音姓利”之说,皇帝姓“赵”,陵域地形以“东南地穹,西北地垂”为吉地。八座帝陵在这一地段中分成三组布置,彼此相距不超过5公里,采用集中设置陵域的作法始肇于此。
北宋各陵建置格局基本相同,方位皆坐北朝南偏东约六度。每座帝陵域内有帝陵上宫、后陵上宫、下宫、陪葬墓等,最外围用树篱围绕。在陵域之内禁止采樵放牧,并有专人看守。在各座陵域之外还有一些自为茔域的亲王坟、供帝王谒拜山陵时下榻的行宫、为死者祈福的禅院、看守人住宅等。
帝陵上宫,是各陵区中最主要的部分,位于陵区的南部,它以崇高的陵台为核心,面积在5公顷左右。围墙四面设有神门及角楼。南神门外设有献殿,作为朝陵的祭奠之所。献殿旁还有一些附属小建筑。陵台当年为阶级式三层方形土台,下层每边长260尺,逐级上收,每层土台上植柏树。陵台之下为存放棺椁的地宫,深57尺至100尺,各陵不等。在上宫以南,沿陵台和献殿的中轴线向南延伸,排列着门阙、仪仗,形成一条神道,其长约300米。后陵上宫建制大体上与帝陵相同,只是规模缩小。后陵西北即为下宫,是供奉帝后遗容、遗物和守陵、祭祀的场所。主要建筑有正殿、影殿、斋殿、浣濯院、神厨、陵使廨舍、宫人住所、库房等。

各陵地宫均未发掘,仅宋太宗之妃李后陵因被盗而打开。该地宫由墓道、甬道、陵台下的墓室组成,总长约50米。陵台高出地表8米。墓室平面近圆形,直径7.95米,穹顶中心距地面12.26米,用砖砌成,壁面砌出十根倚柱,柱间墙面有的雕出门窗轮廓,有的雕出桌椅、梳妆台之类的家具。墓顶上有宫殿、楼阁、白云星辰等彩绘。墓室下部有棺床,成“冂”形。这些反映了唐末及宋代室内床榻形式及家具特点。

宋陵神道上的石象生保存较完整,从中可以看到宋代石刻风格前后期的变化。早期造型质朴,雕凿技巧较为粗犷;中期转向写实,刻划真实;晚期朝着生动活泼方向迈进,技巧较前娴熟,刻划人物、动物均更为细腻。



河南巩县宋代皇陵神道石象生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