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雕刻纵览

建筑雕刻,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构件,也是形成中国传统建筑风貌的重要成分,在产生之初,大都是质朴无华的形象,承担建筑整体中的特定功能,随着历史的发展,渐渐被雕琢出艺术性的外观,以顺应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

木雕

梁架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骨架形式,包括柱、梁、檩、枋、椽以及附属构件等。单体建筑中的结构方式一般是先在垂直立柱上设置梁枋,圈制出“间架”,在主梁之上通过瓜柱筑起层层短梁来支撑檩条,檩条贯通“间架”的两端,从梁架顶部依次降至檐枋,最后檩条之上设椽,这样就完成了整栋房屋的构架。中国建筑以木为主的梁架,不仅具有结构功能特点,而且也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

梁部的雕刻多集中于梁枋的中央与两端,采用浮雕、采地雕、线雕等。题材包括人物故事、生活场景、花草鸟雀、祥禽瑞兽、建筑房舍等,有的保持原木本色,有的雕刻后设色沥金。

檩是建筑中架设于两幅梁枋之上承载椽子的圆木,建筑中脊部的檩条称为“脊檩”,在传统房屋施工中,安装脊檩是大木结构的最后工序,象征着房屋结构即将完成,因此很多地方都有“上梁”的传统:挑选黄道吉日,给脊檩披挂红绸、书写年月,燃放鞭炮、分撒糖果、唱上梁歌等。檩部的雕刻面积相对狭小,内容多是花卉草虫等程式化的吉祥符号等。

石雕

我国石雕艺术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人类的打制石器。随着原始人类审美观念的发展及石材加工技术的提高,人们开始在石器上雕刻纹饰,使之成为既实用又美观的艺术品。这一时期的石雕,刀法洗练、造型简洁,艺术风格古朴。

秦汉时期,出现了大型的墓前石雕。题材内容有历史人物、神话故事、孝义事迹、烈女故事、现实生活、祥禽瑞兽、羽化登仙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前大型石雕现分布于江苏南京、镇江、丹阳一带。随着道教和佛教的流行,掀起了一阵凿窟建寺的高潮,对石雕艺术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隋唐时期遗留下来的佛造像多为石窟寺大型石雕。

五代两宋时期,石雕艺术主要体现在石柱、柱础等建筑构件中。

建筑石雕装饰在传统民居建筑中也得到普及,起初多为仿木架结构,后来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石雕工艺在民间主要应用于民居住宅、祠堂、庙宇、牌坊、亭、塔、桥、墓等建筑局部和构件上,如门楣、抱鼓石、台基、石柱、柱础、拴马石、栏杆、望柱等部位。

砖雕

门楼是住宅的脸面,各地区的建筑大多对门楼进行极力装饰。其造型和细部装饰,是中国建筑区域特征的集中展现。相关研究者通过综合分析各地门楼的建筑风格,把门楼分为四脚落地式、牌楼式、过道式、脊架式等几种样式,并对每种样式的主要特征及流行区域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如四脚落地式门楼、牌楼式门楼、过道式门楼等。在以安徽为代表的南方地区,常见一种结构较为简单的门楼,也称为门罩。装饰比较华丽的门罩,常常要在门框两边上方,各垂下雕饰精美的垂莲柱,两柱间设有额枋、元宝、方框等,雕刻有精美的砖雕图案。

中国人极重视“门”文化,所以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门楼,宅主总是对门楼进行极力的装饰,砖雕是门楼装饰的常用手法。装饰考究的门楼,砖雕多集中在通景、方框、元宝、垂花、挂落及檐下斗拱等建筑构件上。雕刻题材以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如花草鸟兽、福禄寿喜、岁寒三友、鹤鹿同春、麒麟卧松、博古花瓶、鸳鸯荷花等。这些雕刻寄托着房宅主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