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数学的兴衰系列之一
中国古代数学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身的历史渊源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然而由于诸多的历史银色,开始从兴盛走向衰败,但传统数学的历史和辉煌都是不容抹杀的。
古代数学的萌芽期出现在先秦阶段,中国古人很早就对“数”的概念有所认识,所以就有了结绳记事的方法,即事大,大结绳;事小,小结绳。
在商朝期间开始使用十进制,并且还有十、百、千、万等专门量。在《墨子》等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籍中,出现了使用分数的记载。在《荀子》和《周礼》中有记载古人发明了画圆和画方的工具“规”和“矩”,还发明了“筹”这个计算工具,即利用短棍的不同摆法来表示不同的数,一直沿用到元朝末年,其类似于现在的算盘。
数学发展在汉唐时期,三国时期赵爽利用面积补足法给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使得西汉时期的《周脾算经》的思想和方法得以发扬光大。
真正代表中国传统数学体系形成的是《九章算术》,这本书的主要辉煌成就即给出了完整的分数运算体系;给出了求最大公约数;给出了完整的开平方和开立方方法;正负数的提出和使用;方程组的消元法;各种求体积的方法。经多年研究后,刘徽写出了《九章算术注》,成为了研究古代不可或缺的重要书籍,同时在几何和代数方面也有非常大的贡献。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圆周率的贡献应该是人尽皆知。祖冲之父子还解决了刘徽遗留的一些问题,譬如得到了球的体积公式,均领先世界数学水平。
(责任编辑:duhaiyan)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