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相亲方式?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男女结婚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在古代的女子没有办法决定自己的婚姻大事,几乎都是由父母包办。事实上,古代男女结婚之间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步骤即相亲。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代人是如何选择自己的伴侣。
在秦朝,为了解决男女婚恋问题,每年2月份都要举办大型的相亲会,参与的年龄介于30岁未结婚的男子和20岁未嫁人的女子,如果在相亲大会上遇到心仪之人,就可以相互赠送芍药花,表达彼此内心的真情实感。
到了唐宋时期,民间就开始组织非官方形式的相亲大会,每年都会有三个固定的节日去相亲,分别是三月三、元宵节、当时的同年大会。比如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被古人称为最传统的情人节,这一天传说是王母娘娘开蟠桃大会的日子,平时不常出门的女子、男子都会一起出门踏青玩耍,男子们则坐在河沟的两边,在上游放了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如果酒杯停在女子面前,女子看中那名男子的话,便会讲酒一饮而下,便可以一起散步,拿着折柳相赠。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年这个节日年轻男女都会纷纷走上街头,赏灯猜灯谜之类的活动,单身男女一旦互有眼缘的话,接下来就是走明媒正娶的流程。
到了宋朝之后,职业媒人应运而生,能给双方婚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宋朝的婚姻采用了纳采的方式,男方派遣媒人去女方家提亲,这种方式也就完全让男方规避了被女方拒绝的尴尬问题。
到了清朝,出现了一种新兴的相亲习俗,即专业的媒人带男方去女方家里,女子可以不用露面,可选择在闺房中观察男方的举止,倘若女子觉得心仪,就会从闺房出来为男子倒茶,反之,觉得不合适,就可以选择不从房间出来,大家心照不宣,就明白了这门婚事不能成,此方法化解了男女婚事不成的尬局。
总之,在相亲的这种问题上,种种细节都能体现出古人的智慧,形式巧妙且含蓄的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责任编辑:duhaiyan)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