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把布染成各种颜色? ——浅谈古人传统印染工艺之二

一些规模较大的染坊,还配有一些专门的踹匠,其职责就是把因印染而缩水的棉布进行碾压,使其恢复到原先的长度,使用的工具叫做“踹布石”,又称“元宝石”,这个工具一般规模较小的染坊不配用。

31.jpg

收布的时候,印子的拴系也有一定的讲究。印子是用小竹片做成的,一面并排烙两个编号,另一面烙一个符号,然后从正中劈成两块,各钻小孔穿系,平时栓在一起,收布时,把其中一块交给顾客,作为取布凭证,另一块栓在布头边角上,这既可以作为布主的记号,也可以作为布染何种花色的记号。当顾客送来印染的土布时,染布匠会送给顾客一个“印子”作为凭据。

染坊生意清淡的时候,他们走街窜巷招揽生意,有的是挑担子、有的是推着独轮车,他们也不是每天都染布,而是等到布料收到一定数量之后才开始染,也会根据顾客的需求现场染色,当场取货;有的染匠还会捎带着自己染好的布料,一是作为招牌,二是有需要的人可以购买现成的布料。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衣服布料都是物尽其用,或是把大衣服改成小衣服,或是把便宜的布料染一染,亦或是把褪色的衣服重新染一染等。染布匠们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反复搅拌的手感,使得衣服不会染花。染布匠会将染好的衣服布料等捞起滤干,交给顾客,并告知他们回家后要用凉水浸泡一天再晾晒,这样染的布料就不容易褪色了。

43980.jpg

衣服被褥褪色后再染色,就是最能显示染布匠技艺水平的“回染布”,如果把握不好的话,衣物布料可能就会被染得不伦不类,这是十分考验染布匠的一项技术。

一位技艺高明的染布匠,能够把回染布染得颜色细腻,从外表看好似新的一样,这也正是染布匠在民间广受人们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染匠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许多行俗行规。旧时,染坊将梅、葛二仙奉为祖师,所以每年农历四月十日、九月九日,染匠们都要祭拜染业之神。在染布匠行业内部,也存在着许多别人听不懂的隐语,比如将染料称为“膏子”,染缸称为“酸口”,石灰称为“白盐”,绸布称为“软披”,衣服称为“片子”等等。


20世纪80年代以前,染布匠这个行业在民间仍十分兴盛。此后,随着的确良、凡立丁、涤卡等新面料的普及,以及现代印染工艺的飞速发展,手工印染现在已经很少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还保存着完整的染布工艺。


(责任编辑:duhaiyan)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