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酿酒化学
关于我国酿酒的起源,自古流行着许多传说。有的说是夏禹时一个名叫仪狄的人发明了造酒,例如《战国策》说:“昔者,帝女(尧舜的女儿)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也有人说是一个叫杜康或少康的人首先造酒。例如战国时著作《世本》说:“少康作秫酒。”还传说他是夏禹的五代孙。暂且不论我国在什么时代开始酿酒,但把这种技艺的发明归功于某一个人的智慧,是不妥当的。为了讲清这个问题,得先解释一下酒的生成的化学过程。酒是含乙醇的饮料,在古代的条件下,乙醇是某些糖类化合物在酵母菌所分泌的酒化酵素(酶)的作用下被氧化而成的。糖类(或叫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以及麦芽糖、蔗糖、葡萄糖、果糖等简单的糖类。但只有那些简单的糖类才能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转变成乙醇,淀粉则不能。所以谷物不能直接发酵转变为酒。但是当谷粒(如麦子、玉米、稻子)一旦受潮发芽时,谷芽就会自发地分泌出一种糖化酵素,把谷粒中的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以作为它滋长和生根的营养。而麦芽糖一旦生成,又与空气中浮游的酵母接触,就会产生出酒。我们可以想象,远古的人类逐步开始了农业,收获到谷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