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与民族精神论纲
作者:池万兴
一、《史记》与民族精神的形成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春秋战国与秦汉之际的士林阶层重建一统天下的斗争过程中形成的。[1](p312) 因此上编将分为三章分别论述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中国境内各政权从分立走向统一;华夏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等问题。这一编以作为《史记》总纲性质的“十二本纪”为基础,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为指导,以现代考古学资料为支撑,深入论述中华民族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与民族精神形成的内在逻辑联系。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论述《史记》的创作目的时说:“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2](p3319) 可见,十二本纪所论载的王迹兴衰轨迹是中华民族三千年历史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也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文字再现。《五帝本纪》开头就写道:“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由这段记述可以看出,黄帝之前,四分五裂,部落纷争,战乱迭起,黄帝经过与炎帝、蚩尤等激烈的战争,才消灭了纷争,统一了社会,完成了父权制时代的统一,结束了各部落之间的纷争。所以,司马迁以为述史的开端,借黄帝来表现自己的民族大一统
从上古到秦汉,中华民族在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折、求索奋斗之后,终于选择了统一的民族发展思维和道路,以空前强盛的帝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迎来了华夏民族辉煌的时刻。记述中华民族近三千年艰辛伟大的创业历程、反映这一历程中所形成的民族精神的,是司马迁用其毕生精力所写成的不朽的文化巨著《史记》。因此,《史记》的最大价值在于:它通过记述中华民族近三千年的历史,对此前的民族精神第一次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最圆满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在结束分裂重新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那种特有的刚健奋发、积极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所产生的精神凝聚力和道德感召力是极其巨大的。它不仅规范着历代的有识之士的思想与言行,直接影响着历代统治者的政治行为和政策措施,而且已经深深地积淀为一种广泛的民族心理素质和价值取向,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形态。基于上述认识,因此,本课题将分为上、中、下三编,分别探讨《史记》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史记》所弘扬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史记》所积淀的民族精神的深远影响等内容。
一、《史记》与民族精神的形成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春秋战国与秦汉之际的士林阶层重建一统天下的斗争过程中形成的。[1](p312) 因此上编将分为三章分别论述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中国境内各政权从分立走向统一;华夏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等问题。这一编以作为《史记》总纲性质的“十二本纪”为基础,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为指导,以现代考古学资料为支撑,深入论述中华民族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与民族精神形成的内在逻辑联系。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论述《史记》的创作目的时说:“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2](p3319) 可见,十二本纪所论载的王迹兴衰轨迹是中华民族三千年历史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也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文字再现。《五帝本纪》开头就写道:“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由这段记述可以看出,黄帝之前,四分五裂,部落纷争,战乱迭起,黄帝经过与炎帝、蚩尤等激烈的战争,才消灭了纷争,统一了社会,完成了父权制时代的统一,结束了各部落之间的纷争。所以,司马迁以为述史的开端,借黄帝来表现自己的民族大一统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