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

作者:高树山
一般认为“老子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因此主张无为,思想比较消极。”那末,老子思想真的消极吗?笔者认为老子思想是积极且充满着人生大智慧的,今就个人学习心得就教于贤明。

一、无为

“无为”一词,首见于老子《《道德经》》,通常认为”无为”就是无所作为什末也不做,那当然是消是极的,但老子“无为”的后面还有个无不为,这又怎末理解呢?我们还是看看老子室怎末说的吧/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四十八章》》].意思是说:“学习的时候,知识一天天地增加,修道的时候,知识一天天地减少,减了又减,慢慢地就达到了无为的境界,再无为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旧能够无不为了.”这样的理解当然也还停留在字面上,那末,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

人生之初,学语言学走路学礼貌学文化学技术学做人学谋生……,可以说没有学习,就没有人生,就没有人类社会.而要有所作为,就必须研究学问,所以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个阶段的人,正如于丹教授所讲的那样,是按照加法的规则来生活的,知识、技能、阅历、修养……都在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就要减少了,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那末,什末时候开始减少呢?

老子说:“为道日损”,就是说学习到了一定程度,逐渐地在内心就有了一个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开始超越眼前的功利去做一件内心认定的事情,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这时候,就要对从前所学的知识进行一番清理了:那些对心中认定的事情有益的,就保留下来并不断深化,反之或无关紧要的,就要放弃,事实上就是开始尝试用减法的规则来生活了.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的天才毕竟太少,世事洞明\无所不精又怎末可能呢!人到三十,虽说“正当年”,但精力毕竟不是无限的,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总比多个目标平均分配要容易成功,而人的一生真正能做好一件事,已经不易.但是"放弃"二字说来容易,真做起来,何其太难!人总是有太多的困惑、太多的舍不得,所以要一天天的减少,而不能一下子全部放弃.所以老子才说:“为道日损”.

请登录会员阅读全文。转载时请注明:来自 /所以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是针对时弊而提出的政治主张,如果脱离开老子生活的具体时代,只从字面上理解,是毫无价值的曲解。因此,“小国寡民”是不能简单地用“消极”或“积极”来评价的。

三、绝与弃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绝学无忧”是指责老子思想消极的又一依据,通常是这样理解的:

“绝圣弃智:抛弃聪明和智慧。

绝仁弃义:抛弃仁和义。

绝巧弃利:抛弃巧作和货利。

绝学无忧:抛弃学习知识,就没有烦恼。”

这样理解,当然就消极了!但依笔者理解,应该是这样的:

“绝圣弃智:最高境界的圣人具有‘放弃’这种人生的大智慧。
绝仁弃义:最大的仁爱,是‘奉献’这种大义。

绝巧弃利:最大的机巧,就是不计较眼前的功利。

绝学无忧:掌握了人生的最高学问,就没有忧愁。”

为什么这样说呢?

人的一生,有太多的时候需要我们面对选择,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多么的无奈、多么舍不得!这是人之常情。这时候,与其说是我们在选择,还不如说是在放弃。放弃并不容易,所以才有“放弃是一种智慧”的说法,而真正懂得放弃、并恰到好处地把握放弃什么、什么时候放弃和怎样放弃的人,毫无疑问是“智者”,已经达到了人生的极致——“圣人”的境界。当然老子所说的“圣人”的标准不止这一个,但“放弃”绝对是其中之一。

最大的仁爱是什么呢?就是象太阳一样,无私地把光和热撒向大地,平等地、毫无分别地照亮世间万物、善人、恶人……,而毫无所求,这种“奉献”才是真正的天地之大义!

最大的机巧是什么呢?就是不计较眼前的功利。为什么范仲淹能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呢?因为他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以天下为己任”,尽职尽责,从而赢得了生前身后名。正如老子所言:“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道德经七章》》。

有道是:“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生活中之所以我们有太多的愤世嫉俗,有太多的偏激与不平,社会的不公正、机缘的某种巧合当然是重要原因,但也不能无视我们的内心因素。扪心自问:我们的内心是否真的建立起一个明确的价值标准?是否真的建立起一个让我们坚信不移的人生目标?而这些如何建立呢?只能是建立在丰富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如果我们的内心真的有了这样一个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上的明确的价值标准和让我们坚信不移的人生目标,我们的心中就有了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它将照亮我们平凡而真切的人生,这样,不论社会给我们多少不公,我们都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带着淡淡的微笑,走向思想的彼岸,而不会有太多的烦恼与不安,“意气”当然也就“平”了。试想:抛弃了知识,在愚昧中真的就没有烦恼吗?恰恰相反,无知才是烦恼的根源!这“绝”与“弃”又怎么是“消极”的呢?
请登录会员阅读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