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海陆变迁的认识
作者:陈瑞平
我国位于亚洲东方和太平洋西部,领土辽阔,海陆相接。从远古时候起,中华民族的先辈就在这里生活和劳动,并对海陆自然现象进行观察,有所认识。早在先秦时期,不仅就记载了“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同之交》)的山川变化现象,提出了“地道变盈而流谦”(《周易·系辞》,意思是地表高低形态会发生转化的观点,而且孕育着差别极其悬殊的海陆也会转化的思想。这种海陆变迁的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察的深入,内容被逐渐补 充和丰富,并在这基础上作出了具有相当科学水平的论证。
相关的神话故事,在春秋晚期(公元前476年以前)成书的《山海经·北次三经》已有记载:上古时炎帝有个少女,名叫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她被溺后化作神鸟,“名曰精卫。”精卫为着东海不再溺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个饶有趣味的神话故事表明,早在春秋晚期以前,已经有了为改变自然环境而要填
我国位于亚洲东方和太平洋西部,领土辽阔,海陆相接。从远古时候起,中华民族的先辈就在这里生活和劳动,并对海陆自然现象进行观察,有所认识。早在先秦时期,不仅就记载了“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同之交》)的山川变化现象,提出了“地道变盈而流谦”(《周易·系辞》,意思是地表高低形态会发生转化的观点,而且孕育着差别极其悬殊的海陆也会转化的思想。这种海陆变迁的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察的深入,内容被逐渐补 充和丰富,并在这基础上作出了具有相当科学水平的论证。
相关的神话故事,在春秋晚期(公元前476年以前)成书的《山海经·北次三经》已有记载:上古时炎帝有个少女,名叫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她被溺后化作神鸟,“名曰精卫。”精卫为着东海不再溺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个饶有趣味的神话故事表明,早在春秋晚期以前,已经有了为改变自然环境而要填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