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状元情结
作者:刘波
历史背景
状元是科举选贤任官制度的产物。通常认为,中国历史上首位文状元是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状元、山东武城人孙伏伽。虽然是第一,但当时还没有状元这个说法,而是“进士第一”。状元(或叫状头)一词,据清人赵翼考证,则始于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唐代制科百余种,各科及第都可入仕,因此进士科虽没有“一枝独秀”,但中进士科易于升迁,因此已经渐受士子青睐,除进士科外,其他科目考试的第一名一般不称状元。到宋太宗时,皇帝举行殿试并成为定例的只有进士一科;元代,状元就专指第一甲第一名,成为定制,状元至尊至贵的地位开始确立。明清两朝,不设其他科目,进士科成为唯一的制科,至此,中状元而大魁天下,成为读书人的终极目标。无数莘莘学子怀着“曲江赐宴、雁塔题名”的理想,竭心尽力,寒窗苦读,形成了中国社会特有的状元情结。时至今日,状元二字仍然载盛
历史背景
状元是科举选贤任官制度的产物。通常认为,中国历史上首位文状元是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状元、山东武城人孙伏伽。虽然是第一,但当时还没有状元这个说法,而是“进士第一”。状元(或叫状头)一词,据清人赵翼考证,则始于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唐代制科百余种,各科及第都可入仕,因此进士科虽没有“一枝独秀”,但中进士科易于升迁,因此已经渐受士子青睐,除进士科外,其他科目考试的第一名一般不称状元。到宋太宗时,皇帝举行殿试并成为定例的只有进士一科;元代,状元就专指第一甲第一名,成为定制,状元至尊至贵的地位开始确立。明清两朝,不设其他科目,进士科成为唯一的制科,至此,中状元而大魁天下,成为读书人的终极目标。无数莘莘学子怀着“曲江赐宴、雁塔题名”的理想,竭心尽力,寒窗苦读,形成了中国社会特有的状元情结。时至今日,状元二字仍然载盛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