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官士人:徘徊在儒道夹缝中的囚徒
作者:王运涛
一
崇高的社会理想与具体的生活境遇之间的抵牾冲突,是古代士人所遭遇的普遍困境。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把无数士人引上了仕途,“士之仕也,犹农之耕也”。它教导人们怎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却没有告诉人们贬官后该做些什么;它教导人们怎样为君王而努力,却没有告诉人们贬官后如何为自己而过活。当皇帝把士人的仕进之门关上的时候,值得庆幸的是,道家又在旁边为他们开了一扇窗。在苦闷与苦恼中,
儒在中国是安邦治国平天下的法宝,道却是中国士人精神的避难所。林语堂说过,中国士人得势时信儒,失势时便信道。老庄思想与贬官士人注定有缘。正是由于它的抚慰,士人在仕途失败的时候,可以得到精神的逍遥和心灵的补偿,追求一种艺术的人生。贬官士人是老庄思想的真实实践者,老庄思想也在他们的实践中得以发扬光大。古代士人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十年寒窗、九载熬油,念成的满腹经纶,既不能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就要吟啸风月、纵情山水、放浪形骸,给世间留下一些牢骚话了。
一
崇高的社会理想与具体的生活境遇之间的抵牾冲突,是古代士人所遭遇的普遍困境。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把无数士人引上了仕途,“士之仕也,犹农之耕也”。它教导人们怎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却没有告诉人们贬官后该做些什么;它教导人们怎样为君王而努力,却没有告诉人们贬官后如何为自己而过活。当皇帝把士人的仕进之门关上的时候,值得庆幸的是,道家又在旁边为他们开了一扇窗。在苦闷与苦恼中,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