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会,儒道分——臆说三千年前的那场思想碰撞
什么是儒啊?什么又叫儒家思想?这是一个一开始从本质上就困惑了中国自己很多年的一个争议话题。有一定的理由和证据表明,老子对于当时代的孔子和刚刚兴起的儒学是有那么一些不屑的,然而对此又保留了足够的礼貌。据说孔子曾慕老子智慧之名而专程去拜访过。这一经历过程没有很正式地记录下来。如果我们假设这是一个历史上发生过的事实,那么就可以来一起想像这个过程,让历史在我们面前复原。
首先谈谈动机。我们知道,孔子有那么一段时间是行万里路的,周游列国,其目的不外乎有两个:博文而广见,读来的书需要实践见证,一是自己长见识(别忘了孔子的时尚追求),顺带也让学生们开开眼界,权当社会实习。第二就是找工作。事实上,孔子年青时期直至以后的很长时间内,都有一个从政治国的愿望,希望能够在政坛上干出一些名堂来,出人头地。这一点,历史记载得很清楚,今天来看,也可以将之称为中国文化人的报国之志和拳拳之心。当时的春秋列国,还没有今天这样子的分割鲜明,去入都要护照,更要防备拉登。那时的各国,都是周王朝的封邑,跟今天中国的乡村划分没有什么太多区别,所以边界的意义很模糊,大家都畅通阡陌,人民还有一些悄悄的自由迁徙。21世纪的今天,这种自由迁徙已经开始悄悄地在中国的城市之间发生(在此之前二十年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我的许多朋友去了上海,尹亦辉去了,现在正打算把太太也迁过去(他太太是国有银行职员),如果你是一位自由职业者,那么就会更自由,基本上已完全没有了束缚,在北京,几天前刚刚就有荣敬来的短信,说她已经决定长期呆在那儿了。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孔子会见老子只会是第一种,而且还含有了去
首先谈谈动机。我们知道,孔子有那么一段时间是行万里路的,周游列国,其目的不外乎有两个:博文而广见,读来的书需要实践见证,一是自己长见识(别忘了孔子的时尚追求),顺带也让学生们开开眼界,权当社会实习。第二就是找工作。事实上,孔子年青时期直至以后的很长时间内,都有一个从政治国的愿望,希望能够在政坛上干出一些名堂来,出人头地。这一点,历史记载得很清楚,今天来看,也可以将之称为中国文化人的报国之志和拳拳之心。当时的春秋列国,还没有今天这样子的分割鲜明,去入都要护照,更要防备拉登。那时的各国,都是周王朝的封邑,跟今天中国的乡村划分没有什么太多区别,所以边界的意义很模糊,大家都畅通阡陌,人民还有一些悄悄的自由迁徙。21世纪的今天,这种自由迁徙已经开始悄悄地在中国的城市之间发生(在此之前二十年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我的许多朋友去了上海,尹亦辉去了,现在正打算把太太也迁过去(他太太是国有银行职员),如果你是一位自由职业者,那么就会更自由,基本上已完全没有了束缚,在北京,几天前刚刚就有荣敬来的短信,说她已经决定长期呆在那儿了。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孔子会见老子只会是第一种,而且还含有了去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