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罗贯中 著 明朝十大名著演义
反馈
分享
收藏
书架

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更多
  • 阅读
  • 音频
  • 视频
在线阅读《三国演义》,以下不同版本选读
在线听《三国演义》,以下为本站原创音频
更多 >
  • 暂无数据,敬请期待!
在线看《三国演义》,以下由优酷提供
更多 >
  • 暂无数据,敬请期待!
在线买《三国演义》,以下由京东提供
更多 >
    锦囊
    广告x

    知识导读

    更多 >
    广告x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请遵守法律法规,不要泄露隐私,不正当言论可能会被屏蔽。
    • 向光而行7
      目的在于强化“忠义”与“乱臣”对立的效果
      执扇逍遥游:有诗叹蔡邕之哭董卓:“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这句诗是因蔡邕感董卓知遇之恩,伏董卓尸而哭,以致被王允下令缢死。感叹诸葛亮当时正在隆中高卧,怎肯如蔡邕一样去辅佐董卓这种乱臣呢?这句诗显然不符合逻辑,因为董卓死于192年,而诸葛亮出生于181年。也就是董卓死时,诸葛亮才11岁,还跟随其叔父诸葛玄一起生活直到197年,诸葛玄去世。诸葛亮才到隆中隐居,此时的诸葛亮也不过16岁而已。直到207年刘备三顾草庐,诸葛亮才26岁,而董卓已经死了15年了。可以说,诸葛亮和董卓完全就是不同时代的人,诸葛亮又怎会“轻身事乱臣”呢?
      2025-04-09 10:510评论
    • 向光而行7
      这里的时间矛盾确实客观存在,先生读书之细令人佩服。但《三国演义》并非史实,只是文学作品。而且书中确实存在诸多时间错位超前叙事,虚实混用等手法。都是作者为文学创作需要刻意为之。比如:原文为“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罗贯中在此处显然采用了文学对比手法,将不同时空的诸葛亮与蔡邕进行并置对比。
      2025-04-09 10:340评论
    • 向光而行7
      这里的时间矛盾确实客观存在,先生读书之细令人佩服。但《三国演义》并非史实,只是文学作品。而且书中确实存在诸多时间错位超前叙事,虚实混用等手法。都是作者为文学创作需要刻意为之。比如:原文为“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罗贯中在此处显然采用了文学对比手法,将不同时空的诸葛亮与蔡邕进行并置对比。
      执扇逍遥游:有诗叹蔡邕之哭董卓:“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这句诗是因蔡邕感董卓知遇之恩,伏董卓尸而哭,以致被王允下令缢死。感叹诸葛亮当时正在隆中高卧,怎肯如蔡邕一样去辅佐董卓这种乱臣呢?这句诗显然不符合逻辑,因为董卓死于192年,而诸葛亮出生于181年。也就是董卓死时,诸葛亮才11岁,还跟随其叔父诸葛玄一起生活直到197年,诸葛玄去世。诸葛亮才到隆中隐居,此时的诸葛亮也不过16岁而已。直到207年刘备三顾草庐,诸葛亮才26岁,而董卓已经死了15年了。可以说,诸葛亮和董卓完全就是不同时代的人,诸葛亮又怎会“轻身事乱臣”呢?
      2025-04-09 10:341评论
    • 执扇逍遥游1
      有诗叹蔡邕之哭董卓:“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这句诗是因蔡邕感董卓知遇之恩,伏董卓尸而哭,以致被王允下令缢死。感叹诸葛亮当时正在隆中高卧,怎肯如蔡邕一样去辅佐董卓这种乱臣呢?这句诗显然不符合逻辑,因为董卓死于192年,而诸葛亮出生于181年。也就是董卓死时,诸葛亮才11岁,还跟随其叔父诸葛玄一起生活直到197年,诸葛玄去世。诸葛亮才到隆中隐居,此时的诸葛亮也不过16岁而已。直到207年刘备三顾草庐,诸葛亮才26岁,而董卓已经死了15年了。可以说,诸葛亮和董卓完全就是不同时代的人,诸葛亮又怎会“轻身事乱臣”呢?
      2025-04-07 08:433评论
    • 向光而行7
      宛城之战时,史实上曹操此时是司空,文学中他已是实质丞相,邹氏称曹操为丞相是典型的文学超前叙事手法,是《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经典案例。所以要理解这一矛盾。
      7ae30053:宛城之战时,曹操还没被朝廷封为丞相,邹氏却说“久闻丞相威名……“,这里很明显是作者一个bug了
      2025-03-21 09:440评论
    查看全部12条评论 >
    • 寻找另一半
    • 前世今生
    • 一生财富
    • 一生事业运势
    广告x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

    发表评论
    • 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