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
    sūnyuēshànyòngbīngzhězhīgōngshǐ使rénéryòngyánwéiguòérrényǒuzhītànshúzhīhuòzhīzhìzāirántiānxiàjiāngbèihuòérhuòzhīyánzhīmíngbēi

注释

(1)础:垫在房屋柱子下的石头。

(2)山巨源:名涛,字巨源,晋代人,竹林七贤之一。王衍:字夷甫,晋惠帝时任宰相,但他终日清谈,不理政事,后被石勒所杀。

(3)郭汾阳:即郭子仪,唐代名将,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封为汾阳郡王。卢杞:字子良,唐德宗时任宰相。他为人心胸狭窄,妒贤嫉能,当政期间搜刮百姓,陷害忠良。

(4)忮(zhì):忌恨。

(5)惠帝:晋惠帝司马衷。

(6)中主:中等才能的君主。

(7)有人:指王安石。

(8)夷、齐:即伯夷、叔齐,商的后裔,他们反对以暴制暴,反对周武王伐纣。商亡之后,他们又耻于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

(9)颜渊:即颜回,孔子的得意门生。

(10)浣(huàn):洗。

(11)臣虏:奴仆。

(12)彘(zhì):猪。

(13)慝(tè):奸恶。

(14)竖刁、易牙、开方:齐桓公的宠臣。

赏析

  1069年,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遭到保守人士的反对。保守派为打击王安石,传出了这篇文章,并署名为已死去的苏洵,借以显示作者早在王安石变法之前就“见微知著”,预见到他得志必为奸。《辨奸论》是否是苏洵所作,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

  把《辨奸论》全文连贯起来看,在写作目的上,作者确有所指,而所指的具体人物,作者又未点明。我们也没有必要进行烦琐考证。仅就立意谋篇上来说,本文确属古文中的名篇。

  作者提出的“见微知著”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要轻视小事情,大事情都是由小事情积累而成的。“防微杜渐”早就是古人奉为圭臬的名言。正如清人吴楚材所说:“见微知著,可为千古观人之法。”

  本文突出的成功之处在于谋篇。文章开始先将天象和人事进行比较,指出了人事比天象更难掌握,并说明这是由于“好恶”和“利害”所形成的必然结果。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不能不令人首肯。接着,又通过历史上山涛、郭子仪对王衍、卢杞的评论,说明了山、郭二人的评论虽有一定道理,但也有所疏漏,这就为下文的“今有人”起了铺垫作用。本文的第三段是作者倾注全力发泄的部分,将“今有人”的种种表现尽情地加以刻画,一气呵成,有如飞瀑狂泄,其笔锋之犀利,论证之严谨,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而在结尾处,作者又留有余地地提出两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这就使人感到作者所持的公允的态度。

  作者在批评“有的人”时,把生活习惯(如不修边幅)也作为攻击的口实,未免失之偏颇了。但是,这点微疵并不足以影响本文的成就。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