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人归楚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①,以求知䓨②。于是,荀首佐中军矣③,故楚人许之。王送知䓨,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④。执事不以衅鼓⑤,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⑥,各惩其忿,以相宥也⑦。两释累囚⑧,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榖⑨。”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⑩,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⑪;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注释
(1)谷臣:楚庄王的儿子。连尹:楚官名。襄老:楚国大臣。楚、晋之战的时候,晋国俘获谷臣,射死了襄老,楚国俘获了知罃。
(2)知罃(yīnɡ):晋大夫,荀首之子。
(3)荀首:晋国的上卿,知罃的父亲。
(4)俘馘(ɡuó):俘虏。
(5)衅鼓:旧时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
(6)纾(shū):缓和,解除。
(7)宥(yòu):宽赦。
(8)累囚:俘虏。
(9)不谷:诸侯对自己的谦称。
(10)累臣:被俘之臣。
(11)外臣:在别国国君面前称对本国臣子的称谓。
译文
晋国人将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体还给楚国,想以此换回知罃。当时荀首已经是中军的副帅了,所以楚国人答应了晋人。
楚共王为知罃送行的时候说:“你大概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说:“两国交战,下臣没有才能,不能胜任,所以成为了俘虏。你没有把我杀掉祭鼓,让我回晋国接受诛戮,这是您对我的恩惠。臣下确实没用,又敢怨恨谁呢?”楚共王说:“那么你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都为了自己的社稷安危打算,并且都希望解除自己人民的苦难,于是各自克制忿怒,以求互相谅解。双方释放囚禁的俘虏,是为了成全两国的友好。两国友好,并不是为了下臣,下臣又敢感激谁呢?”楚共王说:“你回去,将用什么来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承担不起被人怨恨,君王也承担不起受人感激。没有怨恨没有感激,不知该报答什么。”楚共王说:“虽然这样,你也一定要把你的想法告诉我。”知罃回答说:“托君王的福,我这被俘之臣能把这把骨头带回晋国,我的君王如果加以诛戮,我死而不朽。如果是因为您的恩惠而赦免下臣,把下臣交给您的外臣荀首,荀首请命于我的国君,要按家法在宗庙里处死我,我也是死而不朽。如果得不到我们国君杀我的命令,让下臣继承祖宗的世职,轮到我承担军职,并率领一部分军队去加强边境的防御,那时,即使遇上您的军队,我也不敢违命回避。只有竭尽全力死战到底,不再会有别的想法,以此来尽到做臣下的职责,这就是我用来报答您的。”楚共王说:“晋国是不能同它相争的。”于是,楚王为知罃举行了隆重的送别仪式,把他放回晋国了。
楚共王为知罃送行的时候说:“你大概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说:“两国交战,下臣没有才能,不能胜任,所以成为了俘虏。你没有把我杀掉祭鼓,让我回晋国接受诛戮,这是您对我的恩惠。臣下确实没用,又敢怨恨谁呢?”楚共王说:“那么你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都为了自己的社稷安危打算,并且都希望解除自己人民的苦难,于是各自克制忿怒,以求互相谅解。双方释放囚禁的俘虏,是为了成全两国的友好。两国友好,并不是为了下臣,下臣又敢感激谁呢?”楚共王说:“你回去,将用什么来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承担不起被人怨恨,君王也承担不起受人感激。没有怨恨没有感激,不知该报答什么。”楚共王说:“虽然这样,你也一定要把你的想法告诉我。”知罃回答说:“托君王的福,我这被俘之臣能把这把骨头带回晋国,我的君王如果加以诛戮,我死而不朽。如果是因为您的恩惠而赦免下臣,把下臣交给您的外臣荀首,荀首请命于我的国君,要按家法在宗庙里处死我,我也是死而不朽。如果得不到我们国君杀我的命令,让下臣继承祖宗的世职,轮到我承担军职,并率领一部分军队去加强边境的防御,那时,即使遇上您的军队,我也不敢违命回避。只有竭尽全力死战到底,不再会有别的想法,以此来尽到做臣下的职责,这就是我用来报答您的。”楚共王说:“晋国是不能同它相争的。”于是,楚王为知罃举行了隆重的送别仪式,把他放回晋国了。
赏析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