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寿
    使

注释

(1)纂组:指五彩的绦带和用丝织成的阔带子。

(2)粢(zī)盛: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用的谷物。

(3)太官:掌管宫廷膳食的官员。

(4)畜:通“蓄”,积蓄。

(5)攘(rǎnɡ):掠夺。

(6)耆(qí):古称六十岁为耆,这里泛指老年人。

(7)牟(móu):夺取。

赏析

《古文观止》中的这段文言文,透过精妙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古代帝王对于国家治理和民生疾苦的关切之情。文中提到,雕文刻镂和锦绣纂组虽然美丽,却会影响农事和女红,导致饥寒并至,从而引发社会不安。这一段话不仅仅是对奢侈生活的批判,更是对国家根本问题的深刻反思。

首先,从历史背景来看,这段文字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重视农业生产和民生的时期。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农耕和织布是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文中提到“朕亲耕,后亲桑”,显示出皇帝以身作则,亲自参与农业和纺织活动,意在倡导天下百姓勤于务农、勤于女红,以保障国家的粮食和衣物供应。这种以身作则的行为,不仅仅是一个象征,更是对天下百姓的一种激励和示范。

其次,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官员贪腐现象的深恶痛绝。文中提到“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直接指出了官员贪污受贿、欺压百姓的恶劣行径。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百姓的利益,还破坏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作者通过严厉的语言,呼吁各级官员修身齐家,尽职尽责,为民谋福。这种对官员腐败的揭露和批评,反映了作者对清廉政治的向往和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再者,文中提到“强毋攘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这是一种理想社会的描绘。作者希望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稳定,让每个个体都能安享晚年,幼者得到良好的照顾和成长。这种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运用了对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有力。例如,“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通过对比,突出了奢侈生活对农业和纺织的危害;而“强毋攘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则通过对偶,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此外,文章的情感和意境也十分鲜明。通篇文字充满了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对腐败现象的愤慨。作者以精确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图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和意境,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总的来说,这段文言文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还通过精妙的语言和生动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国家治理和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它既是一篇警世之作,又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经典之作。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下来,成为后世学习和借鉴的重要范本。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