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卫生总微论》前言·卷十
吐泻方治
治吐方
木瓜丸
治自生下便有吐证。此因初生时。拭掠口中秽液不尽所致。
干木瓜末麝香腻粉木香末槟榔末(各一字)
上研匀。面糊和丸。粟米大每服一二丸。甘草水下。无时服。
塌气丸
治啼哭未定。便令食乳。气逆停滞。心胸满闷。气急吐逆。
巴豆(三个去皮分为十片)胡椒(十个)丁香(十个)青橘(十个汤浸一宿不去穣每个入巴豆一片胡椒一个丁香一个以麻缕缠之余并同)
上用酽米醋一碗。煮药至醋尽为度。取出细切焙干。同为细末。粟米糊和丸粟米大。每一二岁儿三二丸。三四岁儿四五丸。饮下。日三服。此药利胸膈。然后复进观音散一二服补气。食前。
和胃膏
治哭啼饮乳。气逆噎塞。及胃虚气不升降。胸膈痞满。吐逆不时。
人参(去芦)藿香叶(去土)水银枇杷叶(先炙去毛生姜汁涂炙令香熟)白茯苓(各一两)甘草(炙半两)肉豆蔻(面裹煨熟)硫黄(研细入铁铫同水银一处拌匀于火上炒不住手研如泥放冷各半两)
上同为末。次将硫黄水银炒匀入之。再研匀细。炼蜜和膏。每一岁儿桐子许。生姜枣汤化下。量大小加减。
亦治人番胃。服一皂子许。
白附子丸
治伤风冷吐逆。及治粪青下泻。
白附子(一分末)蝎梢(一分研)舶上硫黄(半两研细)
上先将半夏半两。汤洗净。生为末。生姜自然汁和剂。捻作饼子。小钱大。沸汤内煮至熟。取出研成膏。
入三味药末和之。如干。添少汤。丸萝卜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汤或乳汁送下。无时。
羌活膏
治伤风吐逆。亦能截痫定泻。
羌活(去芦)独活(去芦)人参(去芦)白茯苓防风(去芦并叉枝)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全蝎(炒各一分)硫黄(三钱)水银(一钱与硫黄同研青色至不见水银星子为度)
上同为细末。炼蜜和膏。每用量大小。旋HT。婴孩大豆许。三二岁鸡头大。五七岁儿龙眼大。并薄荷水化下。
托养丸
治伤食吐逆。心胸满闷。阴阳痞。手足厥冷。烦热躁闷。
硫黄水银(各半两同研细不见星)附子(半两炮去皮脐)木香(半两)当归(去芦洗净半两切焙)
大黄(一两湿纸煨熟)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樱桃大。每服一粒。生姜汤化下。无时。
朱砂丸
治惊吐不止。
朱砂乳香(各一钱)半夏(二十一个洗净七次姜汁浸一宿切焙)
上同为细末。姜汁糊丸黄米大。每服五七丸。乳香汤下。无时。
紫霜丸
治如前。朱砂五分。杏仁三十粒。去皮尖炒黄。同研细。糊丸麻子大。每服五七丸。桃心汤下。乳食前。
三香丹
治挟惊吐逆不止。
藿香叶(去土)丁香(各半两)麝香(当门子半钱研)腻粉(半分研)半夏(一钱汤浸七次焙干)
龙脑(半钱研)
上为末拌匀。生姜自然汁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人参薄荷汤送下。无时。
四季散
治惊吐及番胃。诸药不效者。服之立验。以好硫黄半两。研细。入水银一分。同再研至无星。如墨煤色。再用一钱或半钱。以生姜自然汁同酒各半同煎。用少许调药。空心服之。服毕覆卧。当自汗出乃愈。
集香散
治脾胃不和。气虚吐逆不食。渐成羸瘦。
丁香沉香木香白术藿香叶(去土)制浓朴(各半两)白茯苓白豆蔻(各一分)
上为细末。入麝香少许拌匀。以水半升。蜜四两。大枣十五个。生姜十五片。于银器内慢火熬成膏。去姜枣不用。以膏和药丸如皂子大。于当风处窨干。每服一丸。米饮化下。量儿大小加减。乳食前。
人参白术散
治胃气不和吐逆。不思乳食。亦治霍乱吐逆。
浓朴(去粗皮生姜制二两)人参(去芦)白术半夏(汤洗七次)陈皮(去白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生姜二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人参藿香散
治脾胃不和。吐逆不定。
人参(去芦一两涂姜汁微炙)藿香叶(去土半两)白术(锉炒)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