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选》·薛仁贵荣归故里杂剧目录
楔子
〔音释〕
第一折
〔音释〕
第二折
〔音释〕
第三折
〔音释〕
第四折
〔音释〕
题目徐茂功比射辕门正名薛仁贵荣归故里
楔子
〔正末扮孛老同卜儿旦儿上〕〔正末云〕老汉是绛州龙门镇大黄庄人氏。姓薛。人都叫我是薛大伯。嫡亲的四口儿家属。婆婆李氏。我有一个孩儿。是薛驴哥。学名唤做仁贵。媳妇儿柳氏。俺本是庄农人家。俺那孩儿薛驴哥。不肯做这庄农的生活。每日则是刺鎗弄棒。习什么武艺。婆婆。孩儿往那里去了也。〔卜儿云〕老的。孩儿往街市上去了。〔正末云〕等他来时。着他见俺咱。〔冲末扮薛仁贵上诗云〕马挂征鞍将挂袍。柳梢门外月儿高。男儿要佩封侯印。腰下长悬带血刀。自家薛仁贵是也。年长二十二岁。在这绛州龙门镇大黄庄居住。一双父母在堂。我不肯做庄农的生活。每日则是刺枪弄棒。习演弓箭。十八般武艺。无有不拈。无有不晓。每日在这河津边射雁耍子。打听的绛州出其黄榜。招聚义军好汉。我有心待投义军去。如今回家禀过父亲母亲。便索长行也。来到门首。〔做见科云〕父亲母亲。您孩儿来家也。〔正末云〕孩儿。你那里去来。〔薛仁贵云〕父亲母亲不知。如今绛州出其黄榜。招聚义军好汉。您孩儿学成十八般武艺。满腹兵书。您孩儿一心要投义军去。不知父亲母亲意下如何。〔正末云〕孩儿也。想着俺两口儿。眼睛一对。臂膊一双。则看着你哩。你若投军去了。俺两口儿偌大年纪。倘若有些好歹。可着谁人侍养也。〔卜儿云〕孩儿。你依着父亲言语。不要投军去罢。〔薛仁贵云〕父亲在上。孩儿闻的古称大孝。须是立身扬名。荣耀父母。若但是晨昏奉养。问安视膳。乃人子末节。不足为孝。今当国家用人之际。要得扫除夷虏。肃靖边疆。凭着您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但博得一官半职。回来改换家门。也与父母添些光彩。不然。只守着这茅檐草舍。做个庄家。岂不枉了一身本事。〔卜儿云〕孩儿。则要你着志者。你去你去。〔正末云〕罢罢罢。既然你要去。婆婆。收拾些银两。与孩儿做盘费。儿也。你一路上小心在意得官不得官。只要你频频的稍个书信来。休着俺两口儿忧虑者。〔薛仁贵拜科云〕则今日是个吉日良辰。辞别了父亲母亲。恁孩儿便索长行也。〔正末唱〕
【仙吕端正好】你如今离了村庄。别了乡党。拜辞了年老爹娘。〔薛仁贵云〕您孩儿此去。定要赤心报国。展土开疆。博个封侯拜将而回。父亲放心者。〔正末唱〕你待要忘生舍死在这沙场上。则你那雄赳赳气昂昂。身凛凛貌堂堂。知甚日得还乡。哎。儿也休教您这两口儿斜倚定门儿望。〔同卜儿下〕
〔旦儿云〕大哥。妾身在家。情愿替你侍养公婆。你放心的自去。妾身送你出这柴门外也。〔薛仁贵云〕大嫂。堂上无人。你自回去。侍奉公婆。不必送我。〔拜别科〕〔薛仁贵诗云〕我今日远去投军。惟愿你孝顺双亲。〔先下〕〔旦做悲科诗云〕虽然是芳年连理。为功名只得离分。〔下〕
〔音释〕
拈奴兼切赳音九
第一折
〔凈扮高丽王领卒子上诗云〕独据辽东一小邦。大唐休怪不归降。随他百万英雄将。谁敢偷窥鸭绿江。自家高丽国王是也。俺国自箕子受封以来。传至孤家。世守高丽。雄称辽左。自俺高丽以东。还有一十六国。都与大唐年年进贡。惟有俺这一国。不顺大唐。可是为何。只因俺国陆有天山。水有鸭绿。极其险隘。只消一人把守。随你大唐百万军马。不能飞越。近来手下得一员大将。姓葛名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