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宝》·传家宝
教子
世上接续宗祀,保守家业,扬名显亲,光前耀后,全靠在子孙身上。子孙贤,则家道昌盛;子孙不贤,则家道消败。这子孙关系甚是重大。无论贫富贵贱,为父祖的俱该把子孙加意爱惜。但是为父祖者不知爱惜之道,所以把子孙都耽误坏了。何谓爱惜之道,“教”之一字时刻也是少他不得。试看,古者妇人一有怀孕,就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这叫做胎教,所以生子形容端正,聪明过人;子能吃饭,就教他用右手;子能说话,就戒他出娇音;六七岁时,男女就坐不同席、食不共器;一切出入、饮食,教他逊让长者;衣服不许绸帛,饮食俱有时度;八岁入小学,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十五岁入大学,教之以明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至于女子,十岁时就不许出闺门,教以针剪纺绩之法,饮食厨臼之事,一切语言容貌俱要温恭柔顺。古人教训之法还多,不能尽述。想他当日,岂不知爱惜子孙,为什么把子孙这样拘管呢?正为不是这样拘管,就成不得人。所以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必定要劳苦子孙,才不耽误子孙,才是真正爱惜子孙。
子孙好与不好,只在个教与不教上起根。盖不教他俭朴,则必奢华;不教他辛勤,则必游惰;不教他忍耐,则必忿争;不教他谦恭,则必倨傲。出此入彼,自然之理。但世上的人那一个生下来就是贤人?都从教训成的;那一个生下来就是恶人?都从不教训坏的。譬如玉不琢,就是废玉,怎得能成珍器!田不耕锄,就是荒田,怎得能成丰熟!
教子一事为何专责在父母身上?假如父母不去教子,乡党亲族中就有好人,那能件件教导,日日不离?言语也不相信,情谊也不关切,谁肯像父母的心肠,苦口饶舌惹他厌恶。所以儿子学好学不好,都是为父母的专任。万一父母不在,才是祖、叔的事。
世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