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颂·良耜

  • liángchùzàinán
    juébǎishíhánhuó
    huòláizhānzàikuāng
    xiǎngshǔjiū
    zhàohāoliǎo
    liǎoxiǔzhǐshǔmàozhǐ
    huòzhīzhìzhìzhī
    chóngyōngzhìkāibǎishì
    bǎishìyíngzhǐníngzhǐ
    shāshíchúnyǒuqíujiǎo
    zhīrén

注释

(1)畟(cè)畟:形容耒耜的锋刃快速入土的样子。耜(sì):古代一种像犁的农具。

(2)俶(chù):开始。载:“菑(zī)”的假借。载是“哉声”字,菑是“甾声”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菑,初耕一年的土地。南亩:古时将东西向的耕地叫东亩,南北向的叫南亩。

(3)实:百谷的种子。函:含,指种子播下之后孕育发芽。斯:乃。

(4)瞻: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认为当读同“赡给之赡”。瞻、赡都是“詹声”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女(rǔ):通“汝”,指耕地者、农夫。

(5)筐:方筐。筥(jǔ):圆筐。

(6)饟(xiǎng):通“饷”,此指所送的饭食。

(7)纠:指用草绳编织而成。

(8)镈(bó):古代锄田去草的农具。赵:通“㨄”,锋利好使。

(9)薅(hāo):去掉田中杂草。荼(tú)蓼(liǎo):荼和蓼,两种野草名。

(10)朽:腐烂。止:语助词。

(11)挃(zhì)挃:形容收割庄稼时锐利的镰刀与庄稼摩擦产生的声音。

(12)栗栗:形容收割后的庄稼堆积如山,数量之多让人叹为观止。

(13)崇:高。墉(yōng):高耸的城墙,形容谷物堆积如同城墙般壮观。

(14)比:排列的宽度。栉(zhì):指的是梳子,用来比喻谷物排列得整齐有序,宛如梳子的齿。

(15)百室:指众多的粮仓。

(16)妇子:妇女孩子。

(17)犉(chún):描述的是一种毛发黄色、嘴唇黑色的大牛。

(18)捄(qíu):形容牛角长而弯曲的样子。

(19)似:通“嗣”,继续、传承。

(20)古之人:指祖先。

译文

锋利的犁头深入泥土,先向南方的田地耕种。百谷种子铺满了每一寸土地,每一粒种子都孕藏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有人送来午餐,挑着方形的筐和圆形的篓,装满了黍和米。
头戴自己编织的草帽,手持锄头翻动土壤,仔细地清理每一行每一畦的杂草。野草在土中腐烂化作肥料,让庄稼生长得更加茂盛。镰刀挥动的声音此起彼伏,谷物被收割下来,堆成了一座又一座高高的小山。
远远望去谷物堆积似城墙,两旁整齐如梳过的齿轮,粮仓大门紧闭不开。每一个粮仓都被装得满满当当,妇女和孩子们喜悦满心。屠宰黑嘴唇的大黄牛,它那弯弯的双角显得真英俊。不断祭祀延续先人的礼节,继承古老传统的礼仪。

赏析

《周颂·良耜》一诗,如同一幅细腻而生动的古代农耕画卷,通过优美的文字展现了古代农奴使用金属制作的耒耜犁头和“鎛”锄草农具的勤劳场景,这无疑是古代技术进步的鲜明印记。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成功地以文字构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全诗连贯流畅,二十三句诗中包含了丰富的意象和层次。首先,诗人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春耕夏耘的生动场景。春日暖阳下,男农奴们手持耒耜,深耕南亩,犁头的尖锐在土地上留下快速的嚓嚓声。随后,他们播撒各种农作物种子,期待着未来的丰收。在劳动间隙,家中的妇女和孩子挑着香气腾腾的黄米饭前来送饭,这一幕幕构成了春日田间劳作的温馨画面。

夏天到来时,诗人又为我们呈现了夏日耘苗的场景。烈日当空,农奴们戴着草绳编织的斗笠,手持锄头除去杂草。荼、蓼等杂草被锄去后腐烂成肥料,滋养着大片的黍、稷作物。诗人的笔下,不仅展现了夏日的劳作图景,还细腻地描绘了头戴斗笠的农奴形象,使得画面更加立体生动。

秋天丰收之际,诗人再次变换画面,展现了欢快的收割场景。镰刀声此起彼伏,谷物堆积如山。从高处俯瞰,粮仓像高高的城墙;从两侧观看,又像密密的梳齿。上百个粮仓一字排开,个个装满粮食。妇人孩子喜气洋洋,这不仅是物质上的丰收,更是精神上的满足和安定。

此外,《周颂·良耜》在韵律的运用上也独具匠心。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韵律使得这首诗读起来更加和谐悦耳。无论是开头的两句都用韵还是接着的无韵句以及后面的句句用韵都展示了诗人在韵律运用上的高超技巧。这种韵律的变换不仅使得诗歌在朗读时更具节奏感同时也更好地配合了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例如在描写妇女、孩子到田间送饭的场景时诗人采用了轻快的鱼部韵来表现出这种家庭和谐、其乐融融的氛围;而在描绘夏日耘苗的情景时则采用了幽宵合韵来传达出夏日田间劳作的艰辛和农奴们的坚韧不拔。这种韵律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使得《周颂·良耜》不仅在视觉上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时在听觉上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的来说,《周颂·良耜》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的诗歌。它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农耕生活的真实场景和农奴们的辛勤付出。同时诗人在韵律的运用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使得这首诗在朗读时更加动人心弦。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农耕文明的繁荣与进步也能体会到诗人对于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和赞美。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