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颂·长发

  • jùnzhéwéishāngchángxiáng
    hóngshuǐmángmángxiàfāng
    wàiguóshìjiāngyǔncháng
    yǒusōngfāngjiāngshēngshāng
    xuánwánghuánshòuxiǎoguóshìshòuguóshì
    shuàiyuèsuìshì
    xiānglièlièhǎiwàiyǒujié
    mìngwéizhìtāng
    tāngjiàngchíshèngjìng
    zhāochíchíshàngshìzhīmìngshìjiǔwéi
    shòuxiǎoqiúqiúwéixiàguózhuìliútiānzhīxiū
    jìngqiú絿gāngróuzhèngyōuyōubǎishìqiú
    shòuxiǎogònggòngwéixiàguójùnmángtiānzhīlóng
    zòuyǒngzhèndòngnǎnsǒngbǎishìzǒng
    wángzàipèiyǒuqiánbǐngyuè
    huǒlièliègǎnè
    bāoyǒusānnièsuì
    jiǔyǒuyǒujiéwéikūnxiàjié
    zàizhōngyǒuzhènqiě
    yǔntiānjiàngqīngshì
    shíwéiēhéngshízuǒyòushāngwáng

注释

(1)长:长久。发(fā):兴起,发展。

(2)濬(jùn)哲:明智。濬,“睿”的假借。商:指商的始祖。

(3)祥:吉祥,福祥。

(4)芒芒:形容水势辽阔、茫茫无际。

(5)敷:治理、施政。下土方:治理四方的土地。

(6)外大国:国都之外的远方诸侯国。疆:指疆域。句意表明远方的各国都被纳入了统治的疆土之内。

(7)辐陨(yǔn):国家的幅员,即国土面积。长:广大。

(8)有娀(sōng):古国名。这里指有娀氏之女,古时妇女系姓,姓氏无考,以国号称之。《说文》:“娀,帝高辛之妃,偰母号也。”将:壮,大。

(9)帝立子生商:《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汤。”有娀氏之女生契,契被奉为商的始祖。

(10)玄王:商契。契生前只是东方的一个国君,由小渐大,并未称王,下传十世至太乙(汤)建立商王朝,追尊契为王。根据“玄鸟生商”的神话,称为玄王。桓拨:威武刚毅。

(11)达:通达、开通。受小国、大国是达,二句疏释多歧。郑笺:“玄王广大其政治,始尧封之商为小国,舜之末年乃益其地为大国,皆能达其教令。”

(12)率履:遵循礼法行事。履,“礼”的假借。

(13)遂视既发:视,巡视;发,施。巡视百姓并施行政策,强调契王能遵循礼法治理国家。旧解多歧。朱熹《诗集传》:“言契能循礼不过越,遂视其民,则既发以应之矣。”

(14)相土:人名,契的孙子。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是商的先王先公之一。烈烈:威武貌。

(15)海外:四海之外,泛指遥远的地方。有截:截截,整齐划一。

(16)汤:成汤,帝号天乙,商王朝的建立者,他以武力推翻夏桀的统治,建立商王朝。齐:齐一,一样。

(17)降:降生、出现。

(18)跻:升高、提升。

(19)昭假(gé):向神祷告,表明诚敬之心。迟迟:持久不息。

(20)祗(zhī):恭敬、虔诚。

(21)式:法则、法度。九围:九州。

(22)球:一说球为玉器.小者尺二寸,大者三尺;一说通“捄”,训“法”。兹取前一说。

(23)下国:下面的诸侯方国。缀旒(liú):表率、法则。

(24)何:同“荷”,承受。休:“庥”的假借,庇荫。

(25)絿(qiú):急迫、紧急。

(26)优优:温和宽厚。

(27)遒:聚集、汇聚。

(28)共:历代训释不一,一说通“珙”,璧;一说通“拱”,法;一说通“供”,为祭名或祭物,均可通。

(29)骏厖(páng):骏,大。余培林引《诗经世本古义》:“《说文》云:石大也。‘为下国骏厖’者,下国诸侯恃汤以安,如依赖于磐石然。”

(30)龙:“宠”的假借,恩宠。

(31)敷奏:充分展示、施展。

(32)不震不动:不受惊扰,坚定不移。

(33)戁(nǎn)、竦:恐惧。

(34)总:集中、聚集。

(35)武王:成汤之号。载:始。旆:旌旗,此作动词。

(36)有虔:威武貌。秉钺:执持长柄大斧。钺是青铜制大斧,国王近卫军的兵器,国王亲征秉钺。《史记·殷本纪》:“汤自把铖以伐昆吾,遂伐桀。”即此诗所写。

(37)曷(è):通“遏”,阻挡。

(38)苞有三蘖(niè):苞,本,指树于;蘖,旁生的枝桠嫩芽。朱熹《诗集传》:“言一本生三蘖也,本则夏桀,蘖则韦也,顾也,昆吾也,皆桀之党也。”

(39)遂:草木生长之称。达:苗生出土之称。

(40)九有:九州。截:整齐划一。

(41)韦:国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夏桀的与国。顾:国名,在今山东鄄城东北,夏桀的与国。

(42)昆吾:国名,夏桀的与国,与韦、顾共为夏王朝东部屏障。据史实,成汤先将韦、顾、昆吾分割包围,先歼灭左边的韦,再歼灭右边的顾。然后两面夹击昆吾,最后伐孤立之桀,决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县东)之野,消灭了夏桀的主力。

(43)中叶:中世。商朝立国从契始,到十世成汤建立王朝,从开国历史年代说正值中世。

(44)震:威力、影响力。业:成就、功业。

(45)允:诚实可信。

(46)降:天降或赐予。

(47)实维:是为。阿衡:即伊尹,辅佐成汤征服天下建立商王朝的大臣。他原来是一个奴隶,成汤发现他的才干,破格重用。

(48)左右:指在国王左右辅佐的重要大臣。

译文

殷商伟大的国度英明睿智,福祉与瑞兆如光芒万丈,永不熄灭。回首古老的洪荒岁月洪水横流,大禹在治理四方之水患中彰显了他的智慧与胆识。他将诸侯国划为疆域,使得天下版图之广,令人叹为观止。有娀氏部落正处于崛起之时,禹王的娀氏生下了契。
先祖契被誉为玄王天资卓越,掌管小国能使人民和谐政通人和,掌管大国亦是政通人和。他恪守礼法从不越雷池半步,因而深得民心。继承他衣钵的相土也极具英勇,诸侯无不归附,天下因此趋于统一。
正是因为我殷商的君子们顺应天命,使得商朝发展至汤王时代迎来了大兴。汤王的诞生恰逢其时,他的圣明与庄重日益彰显。商汤之德昭昭于天,恪守敬天之道,天命亦以治理九州重任。
获赐镇圭、大圭等治国之宝,为天下诸侯树立起雄伟的旗帜。汤王因上天的慈爱与保佑,既不争斗亦不懈怠,既不过于刚毅又不过于柔和。他治国以温和宽厚为准则,因而福禄自然临身。
汤王赐小珙、大珙等治国之璧,成为诸侯之首当好领头的骏马。他以天赋的勇武与关爱,奋马扬鞭英勇冲锋。从不畏惧强队也不会被吓到,因为他既不怯懦也不惧怕,积福积德福泽加身。
汤王的战车旗帜烈烈,诚敬而坚定的手持讨逆权杖。他的军队勇猛如火,无人能够阻挡他们的攻势。正如一株竹子可以长出三枝嫩芽,绝不能让敌人有机可乘。若要实现九州的统一,必先讨伐韦国和顾国,再讨伐昆吾国与夏桀王。
在殷商中世之时,国家曾一度陷入危难之中。得益于天子的圣明与诚敬,将治国的重任委托给了伊尹贤臣。伊尹不担当起辅佐商王的重任,确实起到了扶持商王的作用。

赏析

这首长篇颂诗宛如一幅殷商王朝的壮丽画卷,生动地描绘了商汤及其先祖的辉煌历史与丰功伟绩。全诗七章,每章句数灵活多变,突破了《诗经》中常见的四言体等句分章的框架,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韵律悠扬,与《周颂》的无韵篇章形成鲜明对比,使得全诗更具音乐之美。

第一章回溯了商国的悠久历史,彰显了商契受天命而生、立国的神圣使命,以及商国自古以来所蒙受的吉祥福祉。第二章赞美了商契建国之道的智慧与威力,以及先祖相土开疆拓土的武勇。紧接着,诗章转向了对成汤的热烈赞颂。

第三章歌颂成汤承袭并发扬先祖的伟大事业,以明德敬天而赢得九州之主的尊荣。第四章描述了成汤遵循天意,施政宽厚,刚柔并济,成为诸侯的楷模,从而获得天赐的百禄。第五章则强调了成汤强大的武力为天下带来安宁,成为诸侯的坚实后盾,再获天赐的百禄。

第六章振奋人心地叙述了成汤征讨夏桀及其从国、一统天下的英勇事迹。最后一章将成汤尊崇为天之骄子,上帝降下伊尹这样的贤臣来辅佐他,共同铸就了不朽的功业。

此诗贯穿着殷商统治阶级的天命论思想。他们认为,君权神授,商王是天帝的嫡裔,他们的统治权、福禄和荣耀都得之于天。这种意识形态为他们的统治提供了理论支持。诗中强调武功和战争的重要性,如“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敷奏其勇,百禄是总”,展现了统治阶级通过武力掠夺和扩张来巩固统治的手段。同时,他们崇尚勇武和战争,将侵略、镇压、掠夺和统治美化为奉行天意的行为,这正是殷商天命论的实质。

在诗中,成汤被塑造为商王朝的伟大创造者。他积极进取,开疆拓土,创立新王朝。他虔诚敬天,“帝命不违”,奉行天意,“上帝是祗”,从而获得天佑,“百禄是遒”,成为忠诚的天之子。他英勇威严,战无不胜,“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冲锋陷阵的气势“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既蔑视敌人,英勇无畏,又能制定正确的战略,从而征服天下,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他还是贤明的执政者,“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圣敬曰跻,昭假迟迟”,励精图治,选拔贤才,成为诸侯的表率。诗中赞美的成汤的这些品质,正是古代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理想品质。

此外,《孟子·离娄下》也提到了商汤:“汤执中,立贤无方。”这里的“执中”即指汤“不竞不絿,不刚不柔”而言是执政的必备品格;“立贤无方”即“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指重用伊尹而言传说伊尹本是奴隶汤发现了他的才干予以信任和重用在伊尹辅佐下汤得以完成大业。这也显示了商汤在选拔人才方面的智慧和胸怀。

此诗具有史诗的特质不仅叙述了殷商的史实而且汲取了上古的神话传说素材加以改造和取舍以适应殷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需求。在结构上此诗并不追求整齐划一而是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变换句式和章节使得全诗叙事和各章内容详略得当。同时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韵律悠扬句式多变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