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卷三十二 漻水、蕲水、决水、沘水、泄水、肥水、施水、沮水、漳水、夏水、羌水、涪水
漻水出江夏平春县西,漻水北出大义山,南至厉乡西,赐水入焉。水源东出大紫山,分为二水,一水西径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即烈山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是神农所生处也,故《礼》谓之烈山氏。水北有九井,子书所谓神农既诞,九井自穿,谓斯水也。又言汲一井则众水动,井今堙塞,遗迹仿佛存焉。亦云赖乡,故赖国也,有神农社。赐水西南流入于漻,即厉水也,赐、厉声相近,宜为厉水矣。一水出义乡西南入随,又注漻。漻水又南径随县注安陆也。南过安陆入于溳。 薪水出江夏蕲春县北山,山即蕲柳也。水首受希水,枝津西南流,历蕲山,出蛮中,故以此蛮为五水蛮。五水谓已水、希水、赤亭水、西归水、蕲水其一焉。蛮左凭居,阻藉山川,世为抄暴。宋世沈庆之于西阳上下,诛代蛮夷,即五水蛮也。
南过其县西,晋改为蕲阳县,县徙江洲,置大阳戍,后齐齐昌郡移治于此也。又南至蕲口南,入于江。
蕲水南对蕲阳洲,入于大江,谓之蕲口。洲上有蕲阳县徙。决水出庐江雩娄县南大别山,俗谓之为檀公岘,盖大别之异名也。其水历山委注而络其县矣。 北过其县东,县故吴也。《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吴,及雩娄,闻吴有备而还是也。《晋书地道记》云:在安丰县之西南,即其界也。故《地理志》曰,决水出雩娄。
又北过安丰县东,决水自雩娄县北,径鸡各亭。《春秋》昭公二十三年,吴败诸侯之师于鸡父者也。安丰县故城,今边城郡治也。王莽之美丰也。世祖建武八年,封大将军、凉州牧窦融为侯国,晋立安丰郡。决水自县西北流,径寥县故城东,又径其北,汉高帝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