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浅述
广告x

《周易浅述》·3

三得四顺以相保、四从三顺以得安。顺则不拂、巽则不迫。故虽乘刚而又可以自安、与禦寇意相近。盖三四非应。以夫妇之道言之、则为邪。

  若相比以图安、犹庶几也。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陵、高阜也。九五居尊、在艮山之上、有鸿渐于陵之象。二以阴应五、有妇象。互离大腹而中虚、不孕之象。自二至五历三爻、三四间隔其中、又离居三、有三岁不孕之象。然二五皆居中得正而相应、女归之贞而以渐者也。三四终莫能胜之之象、宜其吉矣。卦以上为女、下为男。爻则以五为男、二为女、盖就阴阳相应言之。易之取象不可为典要者也。

  象曰。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

  中正相应、二五之愿也。时解以明良终合成治言之。亦可、但不必拘耳。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陆作逵、云路也。仪、羽毛之饰也。上九至高、有鸿渐于逵之象。上九无位。然渐进至此已极其高、犹贤达君子高蹈远去。而其进退去就、可为当世仪表、非无用者也。故有其羽可用为仪之象。占者如是则吉矣。

  象曰。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立志卓然、不可得其乱也。全彖以渐进取女归之象、而要之正士君子之出处亦如之。二五明良遇合。初始进无援者也。三躁进而四取容。若上则达人之高致乎。

  归妹归妹、上兌上震。雷震而泽动、有相从之象。女之长者曰姊、少者曰妹。兌以少女从震之长男、亦为女归之象、故曰归妹。归妹次渐。按、序卦、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渐有女归之义。归妹女之归也。归妹所以次渐也。全彖以少女从长男、以悦而动非正。六爻自二至五皆不当位。三五皆以柔乘刚。初上虽得正而阳下阴上、故所往皆凶而无利。六爻唯五取帝女下嫁、尚德而不尚饰为最吉。二虽有女德之贞、而不得良配、亦不能成内助之功。初以安分为美、四以愆期为憾。盖阳爻虽无应、犹喜其有女德也。若三以不正反归、上以无应不终。盖阴爻无应、则女之失德者、亦以说而动、必致凶矣。此全卦六爻之大畧也。

  归妹。征凶。无攸利。

  妹、少女也。渐曰女归、自彼归我娶妇之家也。此曰归妹、自我归彼嫁女之家也。兌以少女从震之长男、故曰归妹。男女相从以正则吉。今上动下悦、以说而动、恣情纵欲者也。自二至五皆不得正、三五又以柔乘刚、初上得位、亦柔上而刚下、皆非室家之宜、故征则必凶。凡占得此皆无所利。夫妇、人道之本。女说男动、位皆不正、何所不至。故诸卦之凶、未有如此之甚者。圣人垂戒之意深切矣。

  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

  归、女之终。生育者、人之始。此释卦之名义而赞其大也。

  说以动、所归妹也。

  说以动、以卦德言之。所归者妹、女子不由礼也。

  征凶、位不当也。无攸利、柔乘刚也。

  诸爻皆不当位、所处不正、故动必凶。以柔乘刚、失尊卑之序、故无所利。

  象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雷动泽随、男动女从之义。男女之道欲其永远有终、必有以豫知其不终之敝。女子从人以说而动、后必不永其终。当说动之时知其敝、则可以永其终、与君子偕老矣。

  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初九居下而无正应、有娣之象。然以刚居刚、女子有贤正之德、能承助其君者。以震为足、兌为毁折、有跛能履之象。以全卦言、为说以动则征凶。以此爻言、得娣之正、故其征吉。

  象曰。归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恒、常久之德。有嫡有妾、人道之常。谓以九居初也。相承、能承助其君也。以恒、以分言。相承、以德言。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

  九二阳刚得中、妹之贤者。上有正应而反阴柔不正、所配不良而内助之功不能大显。二互三四为离为目、阳明而当兌之毁折、故有眇能视之象。

  幽人、抱道守正而不偶者。以男女之象言、则五为二之配。以上下之位言、则五为二之君。二以阳居阴位、居下卦之中、有幽人之象。以九二之刚中上应六五之阴柔、女之贤不遇其夫。犹臣之贤不遇其君也[文澜本“也”作“者”]。以其所居非正、故又戒之利贞、宜固守其正也。

  象曰。利幽人之贞、未变常也。

  幽静自守、女子之常。

  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

  须、或作待、或作斯须、皆未当。按、天官、织女贵而须女贱、今从之。初九在下为娣。六三居下之上、非娣也。然阴柔而不中正、为说之主、女之贱者也。以此于归、人莫之取、有反归为娣之象。

  象曰。归妹以须、未当也。

  六居三、贱居贵、柔乘刚、皆未当也。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

  九四有阳刚之德而无正应、有贤女不轻从人、愆期以待时之象。愆期者数、有时者理。非终不归者也。三四皆失位而三反四迟者、泽善淫而雷动有时也。

  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志有所待、女德之刚也。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

  卦以归妹为名、故在九二言上配於五、在六五又言下嫁於二。帝乙、始制帝女下嫁之礼者。六五柔中居尊、下应九二、故有帝乙归妹之象。五尊、女君之象。初在下、娣之象。袂、臂之饰。阳爻有外饰华美之观。五六而初九、有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之象。尚德而不贵饰、女德之盛也、有月几望之象。小畜中孚之月几望以位言、阴盛足以抗阳也。此以德言、阴盛足以配阳也。占者如是则吉矣。

  象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也。

  有中德之可贵而行、故不尚饰。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夫妇共承宗庙祭祀者也。女当承筐篚而无实、士刲羊而无血、皆无以承宗庙之祭矣。震有虚筐之象。兌有羊象。坎为血卦。今上变为离、无血之象。上六以阴柔居归妹之终、与三无应、约婚而不终者、故有承筐无实、刲羊无血之象。占无所利矣。

  象曰。上六无实、承虚筐也。

  卦为归妹言、故象传不及刲羊无血也。合全卦而论之。以说而动、爻位不正、故皆凶。分六爻而占之。则得中而应刚德者皆吉。二五有应者也。

  五以得中为尚德、二以得中为守贞。然二应柔而五应刚、故二又不如五也。

  余四爻无应、则以本爻有刚德者吉而阴柔者凶。故初以安分而征吉。四虽迟而有时。三以越分而反归。上以无实而不终。盖女德能刚则贞也。

  丰丰卦、下离上震。以明而动。动而能明、皆有丰大之意、故为丰。丰次归妹。按、序卦、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物所归聚势必盛大、丰所以次归妹也。全彖当丰盛之时、宜守中不使至於过盛。盖丰则多故、故有戒辞也。六爻以六五为丰之主。五柔暗、故欲得二四刚明之臣。二应五而四比五。初远五、亦偕四同往以辅乎五。此四爻所以吉也。独三不从五而远应上、故至於折肱。至上则处丰之时、自蔽已甚、宜其凶也。此全卦六爻之大畧也。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丰、大也。以明而动、盛大之势。大则有亨道、理势然也。假、至也。

  丰盛非王者车书一统不能至此。未至此固无可忧、至此则似可忧。然圣人以为徒忧无益也、当守常不使於过盛、如日之方中可矣。全卦上震下离、有日出东方光明盛大之势、故有亨象。日之在东、其象非王者不能当、故有王假之之象。坎为加忧。离卦坎之反、有勿忧之象。日自东至中、其势皆盛、过此则昃矣、故有宜日中之象。日之不能常中者、势也。宜日中者、圣人持盈虚丰之道也。

  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

  明则风微、动则成务、故能致治盛大。以卦德释卦名义也。

  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

  尚大、当丰之时、所尚自大。犹不期而自侈、所以可忧也。如日之常普天下、则可以保其丰。不然徒忧无益也。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人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日中有必昃之势。故当丰之时者、不可有过中之心。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折狱、象电之照。致刑、象雷之威。噬嗑明罚勅法、详审立法、使人不敢犯也。折狱致刑、明察下情、使人有所惩也。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凡卦爻取刚柔相应、此则取明动相资。盖全卦以五为丰之主、五方柔暗、欲得刚明之臣以自辅。初远於五而与四应。四、初之配也。故有遇其配主之象。旬、均也。初四皆阳、均敌非应之正。然同有阳刚之德、明动相资、故虽旬而无咎。同德共事、往以辅五、必有功矣、故曰往有尚。

  象曰。虽旬无咎、过旬災也。

  旬则与配均、可以相济。初在下僚、道宜如此。当丰之时、求胜其配则有災。此虽爻辞外之意、亦即不过中之义也。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蔀、障蔽也。来注作草名。今按、宜作乱草障蔽为是。震为蕃草、故以取象。南北斗形皆如量、故名斗。震亦有斗象。大其障蔽、日中而昏、则斗可见矣。六二当丰之时、离明之主而上应六五柔暗之君、故有丰其蔀、日中见斗之象。二以阴居而五又阴、故有往得猜疑疾恶之象。然二有文明之德、中虚之诚。人皆信之、终当有以发其蔀而行其志、故有有孚发若之象。占者如是则吉矣。

  象曰。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

  取信於君、可以发其心志矣。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沬。折其右肱。无咎。

  沛、作旆、幡幔也。蔽甚於蔀矣。沬、小星也。三与上应。上柔暗失中、蔽甚於五。则三之所见甚於斗。故有丰沛见沬之象。三欲应上、而上之阴柔无位不可有为。又此爻变为艮、艮为手。未变阳爻为右。三四五互为兌为毁折。有折其右肱之象。以有用之才、置无用之地。上之不可有为、非三之咎也。

  象曰。丰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

  保丰大事、非柔暗者所能。人作事在右肱。上以三为右、则上为左。

  右折、则左亦不可用。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九四上承六五之暗主、己又居阴、刚明不足、故象与六二同。夷、等夷也、指初九。初以下偶上、视四为配。四以上就下、视初为夷。九四刚而明不足。初刚在下、离体至明。资以辅五、则丰盛之治可保、宜其吉也。

  象曰。丰其蔀、位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不中不正、不当也。比阴居阴、不明也。六二中正、不得言不当。以应五、故丰蔀耳。六二以阴居阴、幽不待言。九四以阳居阴、幽与二同。

  故象传不释於六二而於此释之。下求於初为行。震性动、有行象。得人以事君、行则吉矣。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

  六五质虽柔暗、若能来致天下之明、则有庆誉而吉矣。章指二。而初与四亦在所来。二虽质柔致疑、然离体文明、亦章也。自二之五曰往、自五之二曰来。初与四虽非应、然保丰盛之治、非有刚明之才不能。四比五而初应四。四以位柔不足、求初共辅之、皆可以保丰。然使五非柔中虚己以来之、则庆誉无由致矣。庆集於身、誉流天下、所以吉也。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言庆则誉可兼。

  上六。丰其屋。蔀其家。闚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覿。凶。

  以阴柔居丰之极、动之终。所处既高、有丰其屋之象。质本柔暗、有蔀其家之象。变离中虚、又阴质空虚、有闚其户阒其无人之象。九三正应、以上九障蔽之深、莫与为用。相去三爻、又离居三、有三岁不觌之象。全卦宜日中。二五日中之位。初四未及乎中。三上皆过乎中者也。而上又以动体之终处丰之极、故凶最甚也。

  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闚其户阒其无人、自藏也。

  上六之丰其屋者、不过欲以自高、如飞翔於天际而己不知、适以自蔽其家而空其门。昏昧自高、人皆棄之。非人之远己、乃己之远人、是自藏也。全卦以明动相资而成丰。彖有王假之言、唯有天下者可当此象。故六爻以五为主。而他爻皆宜辅五以保其丰、故不拘爻位之相应也。保丰之道宜於日中。三与上皆过中、故三折肱而上无人。独取於初二与四也。五既阴柔、辅五者贵有阳刚之德。二虽正应而质柔、必孚而后能发。四虽材刚而位柔、必遇初乃可共济。初虽阳刚得正、犹必待配主之遇、又凛过旬之戒。国家当全盛之日、持盈保泰之道不出於庙堂、而赖於疎远之小臣、而遭遇之不偶又如此。欲天下之常丰、岂易言哉。

  旅旅卦、下艮上离。山止於下、火炎於上。去其所止而不处、为旅之象。

  又入而丽乎内则为家人、出而丽乎外则为旅。旅卦次丰。按、序卦、丰、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失居遂至覊旅、旅所以次丰也。全彖以处旅本无大通、虽亨亦小。然道无不在、不可以暂时而苟且、故必守正乃吉也。六爻则旅之道以得中为善。卑则取辱、高则召祸。初卑、故有琐琐之災。三居下之上、焚次丧仆。上居上之上、焚巢丧牛。皆高之过也。

  四虽无太高太卑之失而未得中、故心亦不快。唯二以得中而怀资得仆。五以得中而誉命。然五不当位、犹不免於矢亡。然则居旅之善、唯六二乎。

  旅。小亨。旅贞吉。

  按、本义、山止于下、火炎于上。为去其所止而不去之象、故为旅。

  按、大全、山止而不动、旅馆之象。火动而不止、旅人之象。二说皆通。

  六五得中而顺上下之二阳、艮止而丽于明、占有亨道。但在旅、则虽亨亦小耳。六爻唯六二居中得正为最善。盖道无不在、不可以偶然覊旅而苟且、必守正则吉也。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

  以卦综言之。丰下卦之离得中于外卦、顺乎二刚。覊旅之人得托援、虽在覊旅可小亨矣。以卦德言之。下艮止而上离丽乎明。非贤不主、非善不与、所谓于止知其所止者、贞而得吉矣。

  旅之时义大矣哉。

  旅之亨小、而其时义则大。义莫大于贞。高则取祸、卑则取辱。唯贞则吉。时义之大如此、人未可忽之也。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慎刑如山、不留如火。取其止以为慎、取其火以为明也。此于旅之义无与、但取火在山上之象耳。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災。

  当旅之时、阴柔居下。不务远大、局于琐屑。有琐琐取災之象。

  象曰。旅琐琐、志穷災也。

  其志猥陋穷迫、自取災也。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

  六二以阴居阴得正。又艮为门、二居其中。有即次得安之象。阴主利而二居中、互巽为利市三倍、有怀其资之象。艮为少男而二居中得正、有得童仆贞之象。即次则安、怀资则裕。得童仆之贞、则无欺而有赖。旅之最吉者也。

  象曰。得童仆贞、终无尤也。

  童仆之贞最难、故象传独言之。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

  九三与六二相反。二柔而中正、故即次。三过刚不中、上近于离、故有棼次之象。二居中乘柔、故得仆。三过刚无徒、又下之柔已为二所得、有丧仆之象。九居三、于爻虽贞、于旅则厉也。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伤矣。以旅与下、其义丧也。

  在旅与下过刚、义当丧仆。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

  九四以阳居阴、在上之下、用柔而能上[文澜本“能上”作“能下”]者、故有旅于处之象。非其正位、故不曰次而曰处。非其次舍、暂时棲息者也。得资足以自利、得斧足以自防。四互巽为资财、又离为戈兵、有得其资斧之象。然旅虽有处、胜于三之焚次、终不若二之即次也。得资斧、胜于三之丧仆、亦不若二之得童仆贞也。九以刚明之才、处近君之地、不能得位以有为、而在覊旅之中、所以心不快也。

  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九居四、非所安之位。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六五处离之中。文明得中、有射雉之象。矢、刚物。六居五失刚。又坎有矢象。离、坎之反。有一矢亡之象。然柔顺文明、又得中道。火体光明、其性炎上。互得兌巽。兌为口为誉、巽为命令、有誉闻外著、宠命自上之象。其始不无亡矢之费而所丧不多、终有誉命也。时解或作人君居文明之位、使贤者旅进。虽不无弓旌之费、而有得贤之誉、上承天命。或作士人覊旅以取功名、虽不无资斧之费而终得众誉、膺君命令。按、二说皆不必拘。大抵人君无旅、旅则失位[文澜本“位”作“国”]。故不取人君之义、唯以覊旅言之。占者则或君或臣、随事为占。要之始虽小失、终有所获也。

  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

  火性炎上、有上逮之象。自人臣言、上逮为得君。人君言之、自人君言之、上逮为得天、皆不必拘。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

  离为飞鸟又为科上槁、而火性炎上、有鸟焚巢之象。火有声、有笑号之象。又应三为兌说、先笑之象。上变为震动、号咷之象。离为牝牛、上九骄而不顺、又震为大涂、有丧牛于易之象。上九过刚、处旅之上、离之极、故象如此。三与上应、皆以刚居上。三承九四之离、他人焚之也。上居离极、自焚也。同人亲也、故先号咷后笑。旅亲寡、故先笑后号咷。三焚次、巢尚在、犹可归也。丧仆、牛尚存、犹可行也。今巢焚则欲归无所、牛丧则欲行无资、凶之甚矣。

  象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旅而过高、岂能安居、义有焚巢之事矣。骄亢不顺、祸生所忽而不自觉、故曰莫之闻也。全卦当旅之时、不宜用刚、故阳爻三皆不利。而柔又贵于得中。故初不及乎中、亦不免於災。柔顺中正、唯二得贞吉之义。而五之居刚、亦不免于亡矢。则旅道之难言也。

  巽巽卦、一阴在二阳之下。顺于阳而善入、故名为巽。巽卦次旅。按、序卦、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于巽。巽者、入也。覊旅亲寡、非巽顺无以取容、巽所以次旅也。全彖以阴为主、故所亨者小。而以阴从阳、故利有所往而利见大人。六爻虽以二柔为主、而必以居中得位为善。初不如四。四得位、初不得位也。然初上位与中俱失。三四虽得位而失中。二得中而又失位。唯九五居中得位、所以为申命之大人。此全彖六爻之大畧也。

  巽。小亨。利攸往。利见大人。

  一阴伏于二阳之下、其性巽以入。于象为风、亦委曲善入者也。顺则能亨、阴为主、故所亨者小。盖卑巽、则才智不足以识远任重矣。以阴从阳、有利有攸往之象。盖巽以从人、人无不说也。然失其所从、未必利往。

  必利见大德之人。此则因其从阳、教之以所从之人也。九五阳刚中正、以居尊位、有利见大人之象。

  彖曰。重巽以申命。

  风者、天之号令。柔顺善入、有命令之象。申命、叮咛反复之意。此释卦之义也。

  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论成卦则以初四之柔为主。论爻之吉凶则以二五之刚为重。二中而不正。巽乎中正、其志大行、指九五也。柔指初四也。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随、相继之义。命、风象。申命、随风象。行事、即行其所命。三复申戒、然后见之行事、则民晓然于吾意之所在而易从也。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巽为进退为不果。初六重巽之下柔之过、故有进退不决之象。然以柔居刚、为巽之主。若临事以武人之贞处之、则有以济其不及而得利矣。此与履六三皆以阴居阳、变纯乾、有武人之象。然履宜谦而三居下之上、故危之。巽不果、初又居下之下、故以武人勉之。

  象曰。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贞、志治也。

  过疑则志乱、不武之甚。武而得正则志治矣。治、谓修立也。履志刚故凶、此志治故利。

  九二。巽在牀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古之尊者坐于牀上。卑者拜于牀下。九二以刚居阴、不能自安、过于卑巽、有巽在牀下之象。史、作策告神。巫、歌舞事神。九五阳刚居尊而非应之正。当巽之时。二居臣位、非丁宁烦悉其辞不能自达。又二互三四为兌为巫为口舌、三四五互为离为文明、有用史巫纷若之象。然二居中、卑巽不至已甚。九五同德、三四虽间于上、藉之为史为巫以上达于五、故占得吉而无咎也。

  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中则不亢不谄。

  九三。频巽。吝。

  过刚不中、居下之上、非能巽者。然下既乘刚、上又临之以巽、不得不勉而为之、而屡巽失、故有吝道也。复之六三频复曰无咎、此则吝者。

  圣人不贵无过、而贵改过。屡失屡复、复在失后、故虽厉无咎。频巽频失、失则巽后、故吝。又巽与复不同。复则天心之来。心本难纯、故以频复为无咎。巽不过卑巽之一节而已。乃不出于中心、失而复改、改而复失、故为可吝。

  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前倨后恭、穷盛不安。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阴柔无应、承乘皆刚、宜有悔也。然以阴居阴、居上之下、其悔可亡。

  三品者、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君庖。初六利武人之贞、田亦武事。

  初以阴居阳、故勉之以利贞。四得位不为无悔、且于武事有功。中互离为戈兵、故有田获三品之象。三虽得阳之正而过刚、非能巽以入者、故吝。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