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理求真》·卷二
添加四言脉要
绣按四言脉要,始于宋南康紫虚隐君崔嘉彦希范所着。盖以初学脉理未谙,得此可为诵习。故后靳州李言闻、云间李士材、海盐冯楚瞻,皆于己着集内,将此删改,附刻篇末,业已行世。独惜尚有驳杂未清之处,爰取士材改本,加意增删,俾文义简明,脉症悉赅,庶读者一览而知。而不致有繁多缺略之憾耳。
脉为血脉,百骸贯通。大会之地,寸口朝宗。
脉者,血脉也,血脉附气,周于一身,循环无间,故百骸皆资贯通,而寸口为各经诸脉大会之地。肺处至高,形如华盖,凡诸脏腑各经之气,无不上蒸于肺,而于寸口之地宗而朝之耳。
诊人之脉,令仰其掌。掌后高骨,是名关上。
医者复手大指,着于病患高骨之处,随以中指对抵以定关部。至于尺寸,则以前后二指着定。如病患长,则下指宜疏;病患短,则下指宜密。
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寸阴尺,先后推寻。
鱼际至高骨止有一寸,故以寸名;尺泽至高骨却有一尺,故以尺名;关界尺寸之间,故以关名。经曰:身半之上,同天之阳;身半之下,同地之阴。故以关前之寸为阳以候上焦,关后之尺为阴以候下焦,关处前后之中以候中焦。凡诊必先从寸至关,从关至尺,定其先后,以推其理而寻其象也。
胞络与心,左寸之应。惟胆与肝,左关所认。膀胱及肾,左尺为定。胸中及肺,右寸昭彰,胃与脾脉,属在右关。大肠并肾,右尺班班。男子之脉,左大为顺。女人之脉,右大为顺。男尺恒虚,女尺恒盛。
按古脏腑脉配两手,皆以内经所立脉法为定,而不敢易。左为阳,故男左脉宜大;右为阴,故女右脉宜大。
寸为阳,故男所盛在阳而尺恒虚;尺为阴,故女所盛在阴而尺恒盛。
人迎气口,上下对待。一肺一胃,经语莫悖。神门属肾,在两关后。
人迎脉在挟喉两旁一寸五分,胃脉循于咽喉而入缺盆。凡胃脘之阳,是即人迎之气之所从出。故诊人迎之脉,亦在右关胃腑胃阳之处,而可以卜在上头项外感之疾也。气口在于鱼际之后一寸,肺朝百脉,肺主气,故诊气口之脉,即在右寸肺脏肺阴之部,而可以卜在中在胸内伤之疾也。统论皆可以候脏腑之气,灵枢素问言之甚明,并无左右分诊之说。叔和悖而更之,议之者多矣。人之精神,寄于两肾。故两肾脉无,则其神已灭,而无必生之候矣。
脉有七诊,曰浮中沉,上下左右,七法推寻。
浮于皮毛之间轻取而得曰浮,以候腑气。中于肌肉之间略取而得曰中,以候胃气。沉于筋骨之间重取而得曰沉,以候脏气,上于寸前一分取之曰上,以候咽喉中事。下于尺后一分取之曰下,以候少腹腰股胫膝之事。
合之左右两手共为七诊,以尽其推寻之力焉。
又有九候,曰浮中沉。三部各三,合而为名。每部五十,方合于经。
五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