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铁镜》·[卷六] 药性小引

医家治病。如经生制艺。然病有表里重轻。犹题有大小搭截。病有来路去路。用药有清源塞流之法。犹题有上文下文。作文有承上含下之规。药味犹贵诠题面之字眼。药性犹字眼。义意之浅深体认不明。便成差谬。不观之卜子夏乎。

于素以为绚诗。只因一句滑读过。便不解为字之义。则医家下学。于百药之性。可昧昧焉。而不一为之究耶。余前按症列单。因病用药。固矣。然茫不知性。倘症变裁方。何所措手。爰约略幼科。常用百味之性。列于篇左。以便详究。以供采择焉。

[卷六]药性赋幼科摘要

寒性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薏苡能理香港脚而风湿堪除。车前子明目止泻。

能清小便。栝蒌子润肺止嗽。下气宽中。黄柏泻膀胱而补肾。薄荷消诸肿以清风。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疗肌解表。柴胡次而干葛先。柴胡泻肝。止两胁之痛。枳实削积。除久滞之痰。百部治肺热。于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而鼻衄最宜。升麻力消风热。发散疮。足阴引气升阳。导药游经有四。麦冬清心解渴。专除肺热。清肺隐伏之火。生肺不足之金。金箔乃镇心而安神志。茵陈除湿热而治胎黄。石膏坠头痛。兼清脾胃。天冬定肺喘。又润心肝。大黄能通闭结。

朴硝降火通关。前胡除内外之实痰。滑石利六腑之涩结。熟地黄滋肾水。补益真阴。生地黄凉心火。肺脾解热。赤芍药行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兼泻肝火。新血能生。香附子理气。有消浮退肿之功。知母滋阴。乃泻肾除蒸之用。贝母清热痰而利心肺。寒痰愈滞。桔梗通肺窍而传诸药。肺部引经。黄芩泻大肠之火。肺寒勿用。常山攻痰结之味。剿疟尤强。葶苈子止肺喘以通水气。水藕节消瘀血而止衄红。大黄朴硝。乃脾虚送死之鸩毒。黄连贝母。乃寒痰伐命之斧斤。

夏禹铸曰。大黄犹之一员猛将。朴硝却是偏裨。如敌势猖獗。负踞要冲。用之搴旗折馘。一出成功。若民遭困苦之余。平定安集。尚恐不及。亦轻为调遣。不惟无地树功。而且敌梳兵篦。轻用之害。惨不可言。果肺火焰天。大肠毒结。

一用则瞬息通关。至于脏腑俱虚。或气虚肿胀。误用则扫尽元气。不刃而杀人矣。

热性

生姜发散。除乎胃呕。胃热切不可用。五味止嗽。且滋肾水。初嗽不可遽加。川芎能祛风湿。清头补血。

紫苏力能表散。亦可助脾。麻黄散寒邪以发表。根止盗汗而固虚。白术消湿痰而温胃。利水道以强脾。丁香快脾胃。以止吐逆。附子疗虚寒。大壮元阳。当归补虚以养血。独活祛风以治疯。浓朴温胃。且消呕胀。除痰亦验。肉桂可疗冷泻。

止汗如神。橘红皮开胃去痰。导壅滞之逆气。山茱肉治头昏晕。止下部之遗精。

夏禹铸曰。附子之力猛。用之贵小心谨慎。虚寒者受之。如枯木逢春。若壮气不衰。误为过问。必发直冲冠。以是知脾气两虚。元阳亡失。虚极生寒。体如冰雪。口中寒气逼人。一用如石投水。不特莫之逆也。且同流湿就燥。如只虚而不寒。即寒不到阴极地位。情势犹能自立。一用如水投石。不特莫之受也。而且水火参商。是知宜用不怕朝夕。不宜却怕分厘。可为轻用附子者作一箴规。

温性

木香理乎滞气。半夏主于风痰。苍术燥脾去湿。山药脾湿能医。藿香叶止吐温胃。能消喉响之寒痰。款冬花润肺去痰。又定久嗽之壅喘。草果仁温脾胃以止疟。威灵仙宣风气以除疼。茴香却膀胱疝气之痛。秦艽去肢节肿痛之风。槟榔坠痰导水。治痢疾之后重如神。诃子生津润肺。疗滑泻之沉似圣。防风祛风。杜仲益肾。橘核止腰疼疝气之急痛。麻仁润肺及六腑之燥坚。黄实腠理益元气。外固表虚之汗。肉豆蔻温中止霍乱。更助脾脏之虚。生姜皮可消浮肿。钩藤钩专定惊风。

夏禹铸曰。黄之性。温内分。实腠理。益元气。外固表虚之盗汗。内托阴证之疮疡。乃脾家气分之第一种固虚药也。故仲景有曰。黄、甘草。以益元气之内。人参、肉桂。调和营卫之中。人动曰提气。只知道一个气字。那知道人身上气有两种。主乎脾者。气之元也。主乎肺者。气之发也。脾之元气。犹每岁之为生为长。为收为藏。内运之气是也。

肺发之气。犹山岳之晴岚。村落之烟雾。溪壑之阴云。碧海之楼市。外发之气也。不能分别两种。各有所司。猥曰提气。

嗟嗟。黄何曾走着肺家。又何曾理着肺气。把扶正气的一味圣药看坏了。致令脾气弱症。卒不敢用。不亦深可悼哉。

余推其故。多因肺部有邪。气喘气促。那医家不去清肺之邪。而遽为扶脾之气。适凑其会。气愈喘愈促。便诬赖到黄身上。不然。黄与肺何涉。而亦乱道提气耶。若以余言为谬。试到明医处。把黄温内分。实腠理。益元气。固盗汗。

这几个字。几种性。细问一番。庶可了然于心矣。

平性

青皮利脾胃。快膈削积。天麻定惊痫。燥湿祛风。甘草调燮阴阳。解药百毒。生用乃泻心经之火。人参宁心润肺。助胃开脾。生津扶气。肺热反来伤肺之忧。南星去惊风痰吐之苦。枣仁有补心去怔之功。大腹皮消浮下气。

亦能和胃。远志肉遗精能止而宁心。木通猪苓。并为利水之用。莲肉醒脾。更有清心之妙。白茯苓补虚劳。心脾俱到。

白茯神宁心脏。惊悸能安。麦有入脾化食之力。脾虚莫用。小麦有止汗养心之功。浮者为佳。神曲消食。恐伤脾气。

百合止嗽。兼敛肺虚。连翘泻六经之火,排却疮脓。大枣有健脾之力。中满勿尝。乌梅治便血。疟痢兼用。竹沥治痰壅。

寒滞宜防。

夏禹铸曰。人参是世间一种灵丹。若脾虚作泻。胃虚发吐。心虚惊悸。肺虚作嗽。津亡作渴。气虚失血。病久成慢。

诸类用之。如入芝兰之室。盖善与善相亲也。肺热。气旺,风邪。热邪。燥邪。火邪。诸类用之。如入鲍鱼之肆。盖邪正不肯并立也。凡今之人。因前庸手误用伤人。相沿视为鸩毒。不深可恨哉。脏有淫邪。不可遽用。邪去正衰。不可不用。遽用者伤人。不用者亦杀人也。

[附录]诸汤方

天保采薇汤

羌活前胡半夏陈皮柴胡赤芍白茯川芎枳壳浓朴桔梗苍术升麻葛根藿香独活甘草

犀角解毒汤

治胎热丹毒。

犀角赤芍生地黄白芷甘草连翘荆芥防风牡丹皮木通

导赤散

治夜啼。

木通生地甘草竹叶黄芩

大连翘饮

治胎热等症。

连翘赤芍归尾木通甘草防风荆芥

理中汤

治胎寒等症。

干姜白术甘草人参若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

钩藤膏

治内吊肚痛。

乳香没药木香僵蚕共为丸。钩藤汤下。

地黄茵陈汤

治胎黄。

生地归尾猪苓天花粉赤芍赤茯苓茵陈泽泻甘草

芍药汤

治夜啼泄泻。

白芍泽泻甘草大茴薄荷木香茱萸生姜

六君子汤

治脾胃虚寒等症。

陈皮半夏人参白术甘草白茯生姜、大枣引。

固真汤

治慢惊四肢冷。不省人事。

附子甘草人参山药黄肉桂白术白茯姜枣引。

保元汤

治汗多。变慢惊。

黄人参甘草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姜半散

治吐不止。将成慢惊。

半夏生姜肉桂

调脾汤

治脾疳。

陈皮白术丁香人参诃子青皮甘草

六味地黄丸

治肾疳。

牡丹皮熟地黄白茯苓山萸肉(酒蒸去核)白泽泻怀山药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空心。滚水送下。

芦荟丸

治丁奚哺露。

芦荟人参白术白茯山药木香陈皮青皮麦芽神曲当归(各三钱)槟榔(两个)麝香(少许)上为细末。猪胆打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清水汤送下。

小异功散

治先泻后吐。脾胃虚冷。

人参白术橘皮白茯姜枣为引。煎服。

黄连芍药汤

治先吐后泻。

黄连芍药猪苓泽泻白茯白术甘草

五苓散

治吐泻。

猪苓白术白茯泽泻肉桂

消导二陈汤

导痰。消食。健脾。

陈皮半夏白茯白术苍术神曲香附砂仁甘草

六和汤

治暑泻。

陈皮半夏白茯甘草黄连浓朴藿香香薷加扁豆木瓜

胃苓汤

治长夏暑泻。

泽泻陈皮白茯猪苓浓朴白术甘草苍术

助胃膏

治胃气虚寒呕吐。

人参白术白茯甘草山药木香丁香藿香砂仁

诃附丸

治飧泄。

诃子肉灶心土黑附子为末。米糊丸如粟米大。米汤下。

十六味肥儿丸

治脾胃虚弱。

人参白术白茯山药薏米芡实莲肉甘草陈皮山楂麦芽砂仁黄连泽泻芍药连翘上为末。蜜丸如弹子。米汤下。

承气汤

治里急后重。腹痛痢疾。

朴硝大黄枳实浓朴

木香槟榔丸

治食积。

黑丑槟榔木香神曲大黄上为末。生姜汁糊丸。如粟米大。米汤下。

补中益气汤

黄人参甘草陈皮白术升麻柴胡当归

四顺清凉饮

治中焦热。

白芍当归生地甘草柴胡

人参败毒散

治积毒呕恶。

柴胡前胡川芎羌活独活白茯枳壳桔梗甘草人参生姜引。

四君子汤

治脾胃不调等症。

人参白术白茯甘草姜、枣引。

姜茶饮

治赤白痢。

陈茶生姜黄蜡盐车前叶

四兽饮

治虚疟。

白术人参白茯草果半夏甘草陈皮乌梅姜、枣引。

人参养胃汤

治疟寒多热少。

陈皮半夏茯苓人参苍术浓朴草果藿香姜引。

清疟饮

柴胡枳壳青皮半夏白术黄芩浓朴猪苓白茯泽泻陈皮甘草贝母知母前胡

随用截方

前方加常山草果槟榔姜引。煎服。

参苏饮

人参苏梗桔梗前胡半夏干葛陈皮枳壳杏仁木香甘草茯苓姜引。

五子五皮饮

治肿胀。

苏子山楂子萝卜子葶苈子香附子桑皮橘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

泻黄散

治湿热肿胀。

赤茯黄连黄柏黄芩山栀泽泻茵陈

泻白散

治肿热。

甘草桔梗陈皮桑皮地骨皮

四物汤

调益荣卫。

川芎当归熟地白芍

麦冬饮

治吐血久不止。

麦冬黄当归人参五味子生地

清胃汤

治粪后见血。

山栀子生地牡丹皮黄连当归

茵陈汤

治黄胆。

茵陈栀子黄柏

祛风散

治天柱骨倒。

防风甘草羌活细辛黄芩白芷薄荷当归川芎

滋阴降火汤

治阴虚痰结。

当归地黄白芍黄连白茯知母天花粉莲子黑元参甘草麦冬灯心引。

五淋散

治血淋。

赤茯赤芍山栀仁条黄芩当归甘草灯心一团引。

清脾饮

治热疟。或热多寒少。

青皮半夏黄芩甘草白术白茯柴胡陈皮草果浓朴姜、枣引。

人参安神汤

治心血不足。惊悸不安。

麦冬人参当归黄连枣仁生地茯神

安神汤

治心血不足。惊悸。

人参半夏枣仁茯神当归橘红赤芍五味子甘草姜引。

宁心丸

麦冬(五钱去心)寒水石(一两)白茯甘草牙硝山药(各五钱)朱砂(一两)龙脑(一字)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半丸。砂糖水磨下。

如慢症。用人参、白术。煎浓汁化下。

肝疳丸

五灵脂夜明砂龙胆草天麻干蟾头全蝎(一个)蝉蜕川芎芦荟黄连青黛防风上为末。猪胆汁浸为丸。麻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下。

化丸

治肺疳。

芜荑青黛芦荟川芎白芷胡连川连虾蟆灰各等分为末。猪胆汁浸糊为丸。麻子大。每服二十枚。临卧。杏仁汤下。

褐子丸

治疳胀。

萝卜子(一两)青皮陈皮槟榔赤茯黑牵牛莪术五灵脂(各五钱)木香(二钱五分)上为末。糊为丸。绿豆大。每服十五丸。桑皮、紫苏煎汤。或萝卜汤下。

五味二陈汤

治夹暑伤寒吐泻。

陈皮半夏白茯甘草浓朴香薷黄连山楂麦芽神曲木通泽泻

香薷饮

治暑热。

香薷浓朴扁豆黄连

清心莲子饮

治溺血。

麦冬地骨皮黄芩甘草白茯黄柴胡车前石莲肉人参

泻青汤

治囟填。

羌活川芎栀仁龙胆草当归防风(各等分)大黄(减半)竹叶引。

清金饮

治伤风嗽吐。

前胡杏仁桔梗桑皮半夏甘草旋覆花薄荷陈皮水煎。

小续命汤

治刚柔病。

麻黄人参黄芩川芎芍药甘草杏仁防风防己肉桂附子

芎苏饮

川芎苏叶陈皮半夏柴胡桔梗枳壳干葛白茯甘草

泻肝汤

车前木通生地归尾山栀黄芩龙胆草甘草(各五分)

松蕊丹

治龟背。

松花枳壳防风独活(各一两)麻黄前胡大黄桂心(各五钱)为末。蜜丸黍米大。每服二十丸。粥饮下。

宽气化痰丸

治龟胸。

大黄(三分)杏仁百合木通桑皮甜葶苈天门冬石膏(各五钱)上为末。炼蜜丸。黍米大。食后临卧。白热水化下。

柴胡栀子饮

柴胡山栀白茯川芎白芍当归丹皮牛蒡甘草等分。水煎。子母并服。

固肠饮

治久痢不止。

木香黄连当归白芍人参白术白茯甘草诃子肉水煎。

屈膝散

治鹤膝。

防风薏苡仁牛膝苦参(女便浸晒)何首乌(男便浸晒各一钱)僵蚕天花粉荆芥穗(各五钱)肥皂核肉(一两)鹿茸(五钱)共为粗末。每用三钱。同冷饭团四两。牡猪油六钱。粘米、绿豆各一撮。水四碗。煎至二碗。分作二次。温服。

猪乳膏

治胎风胎惊。

牛黄朱砂(各少许)取猪乳调抹儿口中。

清暑益气汤

治伤暑烦热。

黄升麻人参白术陈皮神曲泽泻黄柏当归青皮干葛五味甘草水煎服。

八珍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川芎当归熟地白芍姜、枣引。

藿香正气散

治伤脾胃。外感寒邪。

藿香紫苏大腹皮陈皮桔梗甘草茯苓半夏神曲浓朴白芷姜、枣引。

疏风顺气汤

治风寒发喘。

紫苏干葛桑皮前胡麻黄杏仁甘草水煎服。

清肺汤

白术茯苓陈皮薄荷南星桑皮细辛甘草桔梗

备急方

治夜啼内吊。

煎葱汤淋洗其腹。又用艾绒烘热。包熨脐腹十数次。其痛即愈。

莲花饮

甘草知母莲花须川莲仁栝蒌仁五味子人参干葛白茯生地竹叶

参竹汤

麦冬人参竹叶甘草半夏小麦粳米陈皮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