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逢源
广告x

《针灸逢源》前言·卷五

证治参详

中风门

(有补遗)中风风邪入脏。以致气塞涎壅。不语昏危百会风池大椎肩井曲池间使足三里凡觉心中愦乱。神思不怡。或手足顽麻。将有中风之候。速针灸以上穴。

中风卒倒不醒神阙用净盐炒干。纳于脐中令满。上加浓姜一片灸百壮。至五百壮姜焦则易之。或以川椒代盐。或用椒于下。上盖以盐。再盖以姜。灸之亦佳。

丹田气海二穴俱连命门。实为生气之海。经脉之本灸之皆有大效。

目戴上足太阳之证。目上视。上视之甚而定直不动者。名戴眼也。

神庭丝竹空人中(景岳全书曰治目睛直视)脊骨三椎。并五椎上各灸七壮。齐下火立效背反张风气乘虚入于诸阳之经。则腰脊反折挛急如角弓之状。一名角弓反张也。

百会神门间使太冲仆参又法针哑门风府口噤手三阳之筋结入于颔颊。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风寒乘虚而入。其筋则挛。故令牙关急而口噤也。

人中承浆颊车合谷口眼斜此由邪犯阳明少阳经络水沟承浆颊车(针向地仓)地仓(针向颊车)听会客主人合谷凡口向右者。是左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左陷中二七壮。艾炷如麦粒。向左者。是右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右陷中二七壮。

喑哑心受风。故舌强不语。风寒客于会厌。故卒然无音。又有肾脉不上循喉咙挟舌本。则不能言。此肾虚热痰。

灵道鱼际阴谷复溜丰隆中风无汗恶寒针至阴(出血)昆仑阳跷中风有汗恶风针风府(以上二症太阳经中风也)中风无汗。身热不恶寒。中风有汗。身热不恶风针陷谷。去阳明之贼针厉兑。泻阳明经之实热。(以上二症阳明经中风也)中风无汗身凉。针隐白。去太阴经之贼也。(此症太阴经中风也)中风有汗无热。针太(此症少阴经中风也)中风六症混淆。系之于少阳厥阴。或肢节挛痛。或木不仁者。厥阴之井大敦。针以通其经。少阳经之绝骨。灸以引其热也。

凡国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滞。牙关紧闭者。急以针刺手指上十二井穴。去恶血。又治一切暴死恶候。及绞肠痧症少商二穴商阳二穴中冲二穴关冲二穴少冲二穴少泽二穴瘫痪此由将息失宜。心火暴甚。肾水虚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知也。

肩井肩曲池阳合谷中渚风市阳陵泉阳辅昆仑足三里半身不遂此由气血不周。一名偏枯是也。或但手不举口不能言。而无他症者。此中经也。各随其经络俞穴而针灸之。兼用药补血养筋。方能有效。

百会肩井肩曲池手三里列缺风市绝骨足三里以上穴。先针无病手足。后针有病手足。

卷五证治参详

痉病

(一名病)痉者。强也。千金云。太阳。中风。重感寒湿则变痉。盖太阳中风。身必多汗。或衣被不更。

寒湿内袭。或重感天时之寒。地气之湿。因而变痉。风挟寒则血涩无汗为刚痉。风挟湿。则液出有汗为柔痉。亦有血虚筋脉无所荣养而成痉者。筋急而缩为螈。筋弛而缓为纵。伸缩不已为螈。俗谓之搐搦是也。(有补遗)百会风池曲池合谷复溜昆仑太冲

卷五证治参详

痫病

(有补遗)羊痫目上窜。作羊声。(即心痫也)马痫张口摇头。身体反折(按古五痫之名无马痫。别录有马痫而无犬痫。一云心痫目瞪吐舌。仿佛马鸣马属火。亦属心也)。

鸡痫张口前仆提住即醒(即肺痫也一云惊跳反折手其声如鸡。又巽为鸡属木。金克木也)。

犬痫反折上窜。其声如犬(犬属木即肝痫也)牛痫直视腹满。声如牛吼(即脾痫也)。

猪痫吐涎沫如绵。作猪声(即肾痫也○以上痫症。大率痰热惊三者所致)。

百会神庭上星风府风池丝竹空神门肺俞(一本心俞。误)巨阙鸠尾上脘神阙阳陵泉阳辅发于昼者阳跷发于夜者阴跷按痫病仆时身软或作六畜声。若中风中寒之类。则仆地无声醒时无涎沫。亦不复发。痉病虽时发时止。必身体强直。反张如弓为辨。

卷五证治参详

癫狂

(癫即痴病有补遗)癫多喜。病在心脾包络。时作时止。常昏倦。阴主静也。狂多怒。病在肝胆胃经。少卧而不饥。逾坑上屋者。阳盛则四肢实也。

人中(治笑哭)间使神门(治痴呆)后溪申脉下巨墟(治狂)冲阳(男灸此癫狂并治)骨(灸二十壮治癫)两手足大指左右相并。用绳缚定。艾炷灸两指歧缝中七壮须甲肉四处着火。病者哀告我自去为效。

又孙真人十三鬼穴(挨次针之。如偏穴男先。针左女先针右)人中少商隐白太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劳宫上星会阴曲池舌下中缝(横箸一枚于口。令舌不动。刺出血效)大成曰凡男妇或歌或笑。或哭或吟。或多言。或久默。或朝夕嗔怒。或昼夜妄行。或口眼俱斜。或披头跣足。或裸形露体或言见鬼神。如此之类。乃飞虫向导妖孽狂鬼百邪侵害也。欲治之时。先要愉悦。书符。定神。祷神。然后行针。

愉悦谓病家敬信医人。医人诚心疗治。两相喜悦。邪鬼方除。若主恶砭石。不可以言治。医贪货财。不足以言德。

书符先用朱砂书太乙灵符二道。一道烧灰。酒调。病患服。一道贴于病患房内。书符时。念小天罡咒。

念咒先取气一口。次念天罡大神。日月常轮上朝金关下覆昆仑。贪野狼。巨门禄存文曲。廉真武曲破军辅弼。大周天界。细入微尘玄黄正气速赴我身所有凶神恶杀。速赴我魁之下。毋动毋作。急急如律令。

太乙灵符定神谓医与病患。各正自己之神。

祷神谓临针之时。闭目存想一会针法。心思神农黄帝。孙韦真人。俨然在前。密言从吾针后。病不许复。乃掐穴咒曰。大哉干元威通神天金针到处。万病如拈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卷五证治参详

尸厥

(有补遗)尸厥阴阳逆也。其状如瓦。犹微有息而不恒脉尚动而形无知也。脉沉大而滑。身温而汗此为入府。气复自愈。若唇青身冷此为入藏即死手冷过肘足冷过膝者死指甲青黑者死。

人中(针入至齿)百会间使列缺期门巨阙气海金门厉兑大都隐白大敦一尸厥卒忤中恶等证在乳后三寸。男左女右灸之。

五邪治法人虚即神游失守使鬼神外干令人暴亡肝虚者见白尸鬼。

丘墟(刺三分。得气则补。留三呼。腹中鸣者可治)肝俞(刺三分得气气留补)心虚者见黑尸鬼阳池(刺三分。留一呼。次进一分。留三呼。徐出扪穴)心俞(刺三分。得气留补即苏)脾虚者见青尸鬼冲阳(刺三分。得气则补留三呼徐出扪穴)脾俞(刺三分。留二呼。气至徐徐退针即苏)肺虚者见赤尸鬼合谷(刺三分。得气则补留三呼退一分。徐出针)肺俞(刺一分半。得气留补徐徐出针)肾虚者见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