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门事亲》前言·卷十二
吐剂
三圣散
防风(三两,去芦)瓜蒂(三两,剥尽,碾破,以纸卷定,连纸锉细,去纸,用粗箩子箩过,另放,末将渣炒微黄,次入末,一处同炒黄用)藜芦(去苗及心,加减用之,或一两,或半两,或一分)
上各为粗末。每服约半两,以齑汁三茶盏,先用二盏,煎三、五沸,去齑汁,次入一盏,煎至三沸,却将原二盏,同一处熬二沸,去滓,澄清,放温,徐徐服之。不必尽剂,以吐为度。
卷十二吐剂
瓜蒂散
瓜蒂(七十五个)赤小豆(七十五粒)人参(半两,去芦)甘草(半两或三钱五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或半钱,或二钱,量虚实加减用之,空心,齑汁调下服之。
卷十二吐剂
稀涎散
猪牙皂角(不蛀者,去皮弦,称一两,炙用之)绿矾藜芦(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二钱,斡开牙关,浆水调下灌之。
卷十二吐剂
郁金散
郁金滑石川芎(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二钱,量虚实加减,以齑汁调下,空心服之。
卷十二吐剂
茶调散
(亦名二仙散)
瓜蒂(不以多少,好茶中停)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齑汁调下,空心用之。
卷十二吐剂
独圣散
瓜蒂(不以多少)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或二钱,齑汁调下服之。胁痛,加全蝎;头痛,加郁金。
卷十二吐剂
碧云散
治小儿惊风有涎。
胆矾(半两)铜青(一分)粉霜(一钱)轻粉(一分)
上研为细末。每服一字,薄荷汤调下用之,如中风用浆水调服。
卷十二吐剂
常山散
常山(二两)甘草(二两半)
上为细末。水煎,空心服之。
卷十二吐剂
青黛散
猪牙皂角(二个)玄胡索(一个)青黛(少许)
上为细末。鼻内灌之,其涎自出。
卷十二汗剂
防风通圣散
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麻黄(去根不去节)连翘芒硝(以上各半两)石膏黄芩桔梗(以上各二两)滑石(三钱)甘草(二两)荆芥白术山栀子(以上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七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热服。如涎
卷十二汗剂
双解散
通圣散与益元散相合中停,水一钟,生姜、豆豉、葱白同煎。
卷十二汗剂
浮萍散
治癞风。
浮萍(一两)荆芥川芎甘草麻黄(去根)以上各一两。
或加当归、芍药。
上为粗末。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汗出则愈。
卷十二汗剂
升麻汤
升麻(去土)葛根芍药甘草(炒,以上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卷十二汗剂
麻黄汤
麻黄(一两,去根)官桂(七钱)甘草(三钱半,炙)杏仁(二十二个,去皮尖,麸炒黄色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钟,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汗出自解。
卷十二汗剂
桂枝汤
桂枝(一两)茯苓(半两)芍药(一两)甘草(七钱)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枣一同煎,温服。
卷十二下剂
导水丸
大黄(二两)黄芩(二两)滑石(四两)黑牵牛(四两,另取头末)
加甘遂一两,去湿热腰痛,泄水湿肿满;久病,则加。白芥子一两,去遍身走注疼痛;或加朴硝一两,退热,散肿毒,止痛;久毒,宜加。郁李仁一两,散结滞,通关节,润肠胃,行滞气,通血脉;或加樟柳根一两,去腰腿沉重。
上为细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或加至百丸,临卧温水下。
卷十二下剂
禹功散
黑牵牛(头末四两)茴香(一两,炒,或加木香一两)
上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调一、二钱,临卧服。
卷十二下剂
通经散
陈皮(去白)当归(各一两)甘遂(以面包,不令透水,煮百余沸,取出,用冷水浸过,去面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温汤调下,临卧服。
卷十二下剂
神丸
甘遂(根据前制用)大戟(醋浸煮,焙干用)芫花(醋浸煮,各半两)黑牵牛(一两)大黄(一上为细末,滴水丸小豆大。每服五、七十丸,临卧温水下。
卷十二下剂
琥珀丸
上为前神佑丸加琥珀一两是也。
卷十二下剂
益胃散
甘遂(根据前制过用)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以猪腰子,细批破,以盐椒等物淹透,烂切,掺药在内,以荷叶裹,烧熟,温淡酒调服。
卷十二下剂
大承气汤
大黄(半两)浓朴(一两)枳实(一枚,麸炒)芒硝(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五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服。以意加减。
卷十二下剂
小承气汤
大黄浓朴(以上各一两)枳实(一枚)
上为粗末。同前煎服。
卷十二下剂
调胃承气汤
大黄甘草(炙)朴硝(以上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七钱,水一盏,煎三、五沸,去滓温服,食后。
卷十二下剂
桃仁承气汤
桃仁(十二个,去皮尖)官桂甘草芒硝(以上各半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五钱,水一大盏,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