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记
广告x

《拾遗记》·拾遗记卷六

前汉下

昭帝始元元年,穿淋池,广千步。中植分枝荷,一茎四叶,状如骈盖,日照则叶低荫根茎,若葵之卫足,名“低光荷”。实如玄珠,可以饰佩。花叶难萎,芬馥之气,彻十余里。食之令人口气常香,益脉理病。宫人贵之,每游宴出入,必皆含嚼。或剪以为衣,或折以蔽日,以为戏弄。《楚辞》所谓“折芰荷以为衣”,意在斯也。亦有倒生菱,茎如乱丝,一花千叶,根浮水上,实沉泥中,名“紫菱”,食之不老。帝时命水嬉,游宴永日。土人进一巨槽,帝曰:“桂楫松舟,其犹重朴;况乎此槽,可得而乘也?”乃命以文梓为船,木兰为柂。刻飞鸾翔鹢,饰于船首,随风轻漾,毕景忘归,乃至通夜。使宫人歌曰:“秋素景兮泛洪波,挥纤手兮折芰荷,凉风凄凄扬棹歌,云光开曙月低河,万岁为乐岂云多!”帝乃大悦。起商台于池上。及乎末岁,进谏者多,遂省薄游幸,堙毁池台,鸾舟荷芰,随时废灭。今台无遗址,沟池已平。

宣帝地节元年,乐浪之东,有背明之国,来贡其方物。言其乡在扶桑之东,见日出于西方。其国昏昏常暗,宜种百谷,名曰“融泽”,方三千里。五谷皆良,食之后天而死。有浃日之稻,种之十旬而熟;有翻形稻,言食者死而更生,夭而有寿;有明清稻,食者延年也;清肠稻,食一粒历年不饥。有摇枝粟,其枝长而弱,无风常摇,食之益髓;有凤冠粟,似凤鸟之冠,食者多力;有游龙粟,叶屈曲似游龙也;有琼膏粟,白如银,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