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剑侠图》·杨家庄姑舅喜重逢 火神庙父子痛相认
上回书说到:下云南拿二小请国宝,老侠侯振远和海川带弟子司马良、夏九龄保王爷离开杭州,一路上游山玩景,也不寂寞。行州过府,走隘穿关,奔江西,渡鄱阳湖,到岳阳瞻仰岳阳楼,要逛八百里洞庭湖。只见烟波浩渺,一无边际,真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风景幽美,胸襟为之一阔。他们爷儿五个,指指点点,弃舟登岸,进了君山。首先看到的是当年杨幺起义修铸的大铁钟,用木锤一撞,声闻数十里。再看看龙女牧羊、柳毅传书的柳毅井,又参观了听经的两个大石龟。相传佛祖讲经,天雨奇花,地涌金莲,二龟听了入神,到天明回不去,变成石龟。最后又看了大片斑斑血泪的湘妃竹,据说大舜死于苍梧,他的两个妻子娥皇、女英抚竹而痛哭,眼泪流干,继之流血,血迹染在竹上。站在君山最高处,东望岳阳楼耸入云端,西观百丈峰,层峦叠翠,真使人乐而忘返。过了洞庭湖,顺沅江来到桃园县地界,这是陶渊明作《桃花源记》的地方,因此叫桃园县。天到巳分时,王爷赶路有些饿了,问:“海川,咱们是不是该吃饭啦?我觉着肚子发空了。”
侯老侠客一指,道:“前面就有个通街大镇甸,咱们到那儿打尖吧。”
爷儿五个来到切近,这个村镇有几千户人家,东西长街有三条。他们爷儿五个走的是正街,来到东村口,路旁有个大石碑,上有六个字:桃园县杨家庄。进了街一看,来往的人跟流水似的。路南里是个大庙的红色后墙,虎皮石的下基,看这庙的样式,规模很大,墙里面可能是个大花园,参天古木。
走到庙的西边,是个大高坡,庙墙从后面看很高,从西看就不高啦。这大坡和西庙墙连着,墙比土坡只高一尺多,坡上有大片的果木树,绿叶成荫。过了十字街路北有个大饭馆子,黑匾金字:杨家酒楼,里面刀勺乱响,香味到了街上。两层楼楼窗门开着,爷儿五个进来,楼下已经是座无虚席啦。一个年轻伙计,乐嘻嘻地走过来道:“爷台上楼吧,楼上看座位。”五位顺着东面腾腾腾上了楼。
他们来到南楼窗下桌前就坐,王爷脸冲北,侯老侠脸冲东,海川冲西。
王爷知道那两个孩子不愿意跟他们三个人在一处坐,便道:“伙计,你先给我们这两个学生找张桌儿坐下,叫他们单吃。”伙计答应着把他们俩让到东边一点,在对着楼梯口的那张桌上坐下了。
伙计用布巾擦抹桌子道:“爷,用什么酒菜?好给您准备去。”老爷仨要酒要菜,一会儿就喝上啦。伙计这才来到二小面前:“二位少爷等久啦。”
一边说话,一边在瞧他们俩。九龄有心,从一进饭馆就发现伙计们总偷偷地看他们。九龄问:“伙计,你过来。”说着九龄掏出二两银子:“给你买双鞋穿吧。”伙计眉开眼笑道:“谢谢二位少爷,让您破费。”“唉,伙计,你给我配四个酒菜,半斤一壶的酒,来上两壶。”“可以。”“你不必拿酒杯,这两壶酒拿来,放在我这边一壶,放在我哥那边一壶。”“少爷这是为什么?”“你不知道,那边三位都是我们的长辈,不年不节不许我们喝酒,我们必须偷着喝。”伙计答应啦,时间不大,菜都端上来,放好盘碟筷子,把两壶酒放在桌子腿的旁边。司马良胆小,说:“九龄,师大爷看见要责备的。”九龄摇头道:“咱故意让王爷瞧见,他心善,瞧见就得说,拿上来喝吧,这就算奉明文,然后咱每人再要半斤,师大爷就不好意思说咱啦。”司马良一听,对呀!两个人一猫腰,拿酒壶喝一口,然后直起腰来吃菜,再一猫腰喝口酒,直起腰来吃口菜,旁边吃饭的看着都发笑。王爷一眼就看见啦:“你们俩人真可气,想喝酒拿上来喝,偷偷摸摸的干什么1九龄一挤眼,赶紧站起来,立刻把伙计叫过来:“再给我们每人来半斤。”伙计答应着把酒给送来。侯老侠一乐:“您太惯着他们,就让他们撅着屁股喝吧,您这一句话,他们奉明文啦。”其实侯老侠早看见啦,就是不说话。爷儿五个在两个桌子上,开怀畅饮。
正在这时候,楼梯“腾腾”一阵响,上来两个人,吃饭的人们一看,嘿!
真有长得一样的人。前边那位一身蓝绸子衣服,梳着冲天杵小辫儿,前发齐眉,后发披肩,瓜子脸蛋,面色红润,跟九龄长得一模一样。后边那位一条大辫子漆黑刷亮,长方脸型,浓眉大眼也是一身蓝,跟司马良长得差不多。
伙计先生们都跑过来道:“二位小少爷,快快坐下吧。”这二位挨着九龄他们这张桌坐下。伙计端酒上菜侍奉殷勤。九龄就明白啦,这二位不同一般人物。他低言悄语:“哥哥,怨不得伙计瞧咱,原来咱俩跟这两人长像相同。
干脆,叫这二位付咱们爷儿五个的饭帐吧0司马良知道他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