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晋书九家辑本

《旧晋书九家辑本》·2

时江东草创。农桑弛废。熊远建议曰。立春之日。天子 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 夫。躬耕。帝籍以劝农功。诗曰。弗躬弗亲。庶人不信 。自丧乱以来。农桑不修。游食者多。皆由去本逐末故 也。时议美之。

建兴初。元旦。将作乐。熊远谏因原 引谏作议。故录上段以俟考。曰。谨按尚书。尧崩 。四海遏密八音。礼云。凶年。天子彻乐减膳。孝怀皇 帝。梓宫未反。豺狼当涂。人神同忿。公明德茂亲。社 稷是赖。今杜弢蚁聚湘川。比岁征行。百姓疲弊。故使 义众奉迎未举。履端元日。正始之初。贡士麟萃。南北 云集。有识之士。于是观礼。公与国同体。忧容未歇。 昔齐桓贯泽之会。有忧中国之心。不召而至者数国。及 葵邱自矜。叛者九国。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将绍皇纲 于既往。恢霸业于来今。表道德之轨。阐忠孝之仪。明 仁义之统。弘礼乐之本。使四方之士。退怀嘉则。今荣 耳目之观。崇戏弄之好。惧违云韶雅颂之美。非纳轨物 。有尘大教。谓宜设馔以赐群下而已。元帝纳之。按 初学记四。御览二十九。所引臧荣绪晋书。皆略。故依 唐修晋书旁写补足。

  王鉴

王鉴少以文笔着称。初为元帝琅邪王侍中。书 钞引晋书。

  陈頵

陈頵拜天门太守。殊俗安之。选腹心之吏。为荆州参军 。若有调发。动静驰白。故恒得宿办。陶侃征还。頵先 至巴陵上礼。侃以为能。表为梁原作冀 。州刺史。书钞引晋书。

  郭璞

郭璞字景纯。河东人。文选江赋注。

璞性放散。不修威仪。文选江赋注。

王导引为参军。王丞相令郭璞作卦。云公有震厄。可 命驾西出数十里。得一柏树。截短如公长。置常寝处。 灾当可立消。王从其言。数日果震柏树。书 钞。白帖。引晋书。

晋王将即阼。郭璞占国家征。得豫之暌。案卦。会稽 郡当出钟。应在人家井得之。后会稽剡县人陈清。在井 中得一钟。形制尤精也。初学记七引臧 书。

元帝以为佐着作。文选江赋注。

后转王敦记室参军。敦谋逆。为敦所害。文 选江赋注。

有人见其睡。形变鼍。云是鼍精。同 上。

敦平后。赠弘农太守。文选江文通杂 体诗注。

臧荣绪晋书卷十五

  庾亮

亮。中兴初拜中书郎。领着作。侍讲东宫。其所论释。 多见称述。与温峤俱为太子布衣之好。时帝方任刑法。 以韩子赐皇太子。亮谏。以申韩刻薄伤化。不足留圣心 。太子甚纳焉。书钞。中书侍郎。引晋 书。

肃祖即位。欲使亮为中书监。上疏曰。臣亮言。臣凡 庸固陋。少无检操。昔以中州多故。旧邦丧乱。随侍先 臣。远庇有道。爰客逃难。求食而已。不悟徼时之福。 遭遇嘉运。先帝龙兴。垂异常之顾。既眷同国士。又申 之婚姻。遂阶亲宠。累忝非服。弱冠濯缨。沐浴玄风。 频烦省闼。出总六军。十余年闲。位超先达。无劳被遇 。无与臣比。小人禄薄。福过灾生。止足之分。臣所宜 守。而偷荣昧进。日尔一日。谤讟既集。上尘圣朝。始 欲自闻。而先帝登遐。区区微诚。竟未上达。陛下践阼 。圣政惟新。宰辅贤明。庶僚咸允。康哉之歌。实在于 至公。而国恩不已。复以臣领中书。臣领中书。则示天 下以私矣。何者。臣于陛下。后之兄也。姻娅地新 作之。嫌。实与骨肉中表不同。虽太上至公。圣德 无私。然世之丧道。有自来矣。悠悠六合。皆私其姻者 也。人皆有私。则谓天下无公矣。是以前后二汉。咸以 抑后党安。进婚族危。向使西京七族。东京六姓。皆非 姻族。各以平进。纵不悉全。决不尽败。今之尽败。更 由姻昵。臣历观庶姓在世。无党于朝。无援于时。植根 之本。轻也薄也。苟无大瑕。犹或见容。至于外戚。凭 讬天地。连势四时。根援扶疏。重矣大矣。而财居权宠 。四海侧目。事犹不允。罪不容诛。身既招殃。国为之 弊。其故何邪。直由姻媾之私。群情之所不能免。故率 其所嫌而嫌之于国。是以疏附则信。姻进则疑。疑积于 百姓之心。则祸成于重闺之内矣。此皆往代成鉴。可为 寒心者也。夫万物之所不通。圣贤因而不夺。冒亲以求 一才之用。未若防嫌以明公道。今以臣之才。兼如此之 嫌。而使内处心膂。外总兵权。以此求治。未之闻也。 以此招祸。可立待也。虽陛下二相。明其愚款。朝士百 僚。颇识其情。天下之人。安可门到户说。使皆坦然邪 。夫富贵荣宠。臣所不能忘也。刑罚贫贱。臣所不能甘 也。今恭命则愈。违命则苦。臣虽不达。何事背时违上 。自贻患责哉。实仰览殷鉴。量己知弊。身不足惜。为 国取悔。是以悾悾。屡陈丹款。而微诚浅薄。未垂察谅 。忧惶屏营。不知所措。以臣今地。不可以进。明矣。 且违命已久。臣之罪又积矣。归骸私门。以待刑书。愿 陛下垂天地之鉴。察臣之愚。则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矣。疏奏。帝纳其言而止。书钞。中书 监。引略。因依唐修书补足。并依文选本表校。

庾冰表云。州任实重。恐非常选。书 钞。治中。引晋书。

  桓彝

桓彝为吏部郎。邪位称职。名显朝廷。以疾去职。尝过 舆县。县宰东海徐宁。通朗博涉。彝过之累日。结交而 别。先是庾亮每属彝觅一佳吏部。及至都。谓亮曰。为 卿得一吏部矣。亮问所在。彝曰。人所应有。而不必有 。人所应无。而不必无。徐宁其海岱清士。因而叙之。 即迁吏部郎。竟历显职。书钞。吏部郎 。引晋书。

  王湛

王湛字处冲。司徒浑之弟也。兄子济轻之。尝诣湛。见 床头有周易。问叔父何用此为。湛曰。体中佳时。脱复 看耳。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微。妙有奇趣。皆所未闻 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 栗然。心形俱肃。遂留。弥日累夜。自视缺然。乃叹曰 。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之罪也。济有从马。绝 难乘。问湛曰。叔颇好骑不。湛曰。亦好之。因骑此马 。姿形既妙。迥策如素。善骑者无以过之。又济所乘马 。甚爱之。湛曰。此马虽快。然力薄不堪苦行。近见督 邮马当胜。但刍秣不至耳。济试养之。而与己马等。湛 又曰。此马虽快。任重方知之。平路无以别也。于是当 蚁封内试之。济马果踬。而督邮马如常。济益叹异。还 白其父曰。济始得一叔。乃济以上人也。武帝亦以湛为 痴。每见济辄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 及是。帝又问如初。济一作又。曰 。臣叔殊不痴。因称其美。帝曰。谁比。济曰。上比山 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湛闻曰。欲处我季孟间乎。御 览五百十二。

王述字怀祖。书钞。

司徒王导辟为中兵属。既见无他言。惟问以在东米价 。述但张目不答。导曰。王掾不痴。人何言痴也。尝见 导每发言。一坐莫不赞美。述正色曰。人非尧舜。何得 每事尽善。导改容谢之。谓庾亮曰。怀祖清贞简贵。不 减祖父。但旷淡。微不及耳。书钞。掾 。引晋书。

王坦之字文度。书钞。

海西公废。领左卫将军。书钞。

又领本州大中正。书钞。

温薨。与谢安共辅幼主。书钞。

王国宝坦之子。少无士操。不 修廉隅。妇父谢安。恶其倾侧。每抑而不用。除尚书郎 。国宝以中兴膏腴之族。惟作吏部。不为余曹郎。固辞 不拜。书钞引晋书。

  范汪

范汪字玄平。书钞。参军。引臧书。

汪少孤贫。六岁过江。依外家新野庾氏。书 钞。写书。引晋书。

及长。好学。外氏家贫。无以资给。汪乃庐于园中。 布衣蔬食。然薪写书。写毕诵读亦遍。遂博学多通。善 谈名理。书钞。写书。引晋书。而书钞 。参军。引末二句引臧书。

护军平南二府。礼命交至。始解褐参军。书 钞。参军。引臧书。

  刘惔

刘惔字真长。沛国人也。文选王文宪集 序注。

为丹阳尹。文选。

性重庄老。文选。

  韩伯

韩伯字康伯。早孤家贫。御览三百八十 四引晋书。

伯年数岁。至大寒。母方为作襦。令康伯捉熨斗。而 谓之曰。且着襦。寻当为汝作复葱。一 作裈。伯曰。已足。不复烦母。问其故。对曰。如 火在熨斗中。而柄尚热。今既着襦。下皆当暖也。母甚 异之。书钞。襦与熨斗。两引。又御览 三百八十四。俱引晋书。

  王舒

王舒字允之。总角时常从从伯敦寝。敦与钱凤谋逆事。 允之时饮酒。帐中卧。悉闻其言。虑敦疑之。便于卧处 。吐逆狼藉。敦果疑。遣看之。见吐睡。以为醉。御 览三百八十四虽引晋书。而与新异。

  王廙弟彬。 彬子彪之。

廙为鄱阳太守。有枯樟树更生。王敦表劝进。中宗曰。 皓兽应瑞而来臻。樟树久枯而更荣。类 聚十。

王彪之字叔武。书钞。

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 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原 引作是。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书 钞。尚书郎。引晋书。

  张闿

张闿少孤。有志操。太常薛兼。进之于元帝。言闿才干 贞固。当今之良器。即引为安东参军。甚加礼遇。书 钞引晋书。

  陆纳玩子。

纳为吴兴太守。至郡不受俸禄。顷之。拜佐民尚书。领 州大中正。将应召。外纲纪白宜装几船。纳曰。吾家不 在此。已敕私奴。假装并粮食来。无所复烦一 作须。也。临发。止有被幞而已。其余悉皆一 作并封。以还官。书钞二引晋书 。

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纳兄子俶。怪纳无所备。 不敢问。乃私蓄数十人馔。安既至。纳所设唯茶果而已 。俶遂陈盛馔。珍馐毕具。及安去。纳杖俶四十云。汝 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事类 赋注十七。

  何充

何充字次道。书钞引臧书。

充少有名望。大将军王敦收罗贤俊。辟为主簿。书 钞。主簿。引臧书。

  蔡谟

蔡谟为尚书。上疏让曰。八座之任。非贤莫居。前后所 用。资名有常。孔愉、诸葛恢、并以清节令才。少着名 望。昔愉为御史中丞。臣尚为司徒长史。恢为会稽太守 。臣为尚书郎。恢尹丹阳。臣守小郡。名辈不同。阶级 殊悬。今猥以轻鄙。超伦逾等。上乱圣朝鱼贯之序。下 违群士准平之论。岂唯微臣其亡之诫。实昭圣政惟尘之 累。且左长史一超而侍帷幄。再登而厕纳言。中兴已来 。上德之举。所未尝有。臣何人斯。而猥当之。是以叩 心自忖。三省愚身。与其苟进。以秽清涂。宁受违命狷 固之罪。书钞。尚书。引未全。因以唐 修书旁补。

  殷浩

殷浩字深源。陈郡长平人也。御览五百 十二引臧书。

与叔父融。俱好老、易。融与浩口谈论词屈。着篇则 融胜。浩由是为风流谈论者所宗。御览 五百十二引臧书。

蔡裔者。浩北征以为前锋。后仕伪赵。为振武将军。 少有勇力。呼声若雷。尝有盗入室。裔抚几一呼。贼众 皆殒。时人惮之。御览四百三十五。

  孔愉

孔愉字敬康。会稽山阴人。初学记三十 引臧书。

以讨华轶功。封余不亭侯。愉少时常得一龟。放于溪 中。龟中流左顾数过。及铸侯印。而印龟左顾。更铸亦 然。印工以告。愉悟取佩焉。初学记三 十引臧书。

张茂梦得一大象。问人曰何祥。对曰。君为大郡。然 而不善。或问其故。曰。象者大兽。兽者守也。故当为 大郡。然象以齿见焚。必为人害。后为吴国当 作兴。内史。为沈充所害。御览 三百九十九虽引晋书。与新异。

  谢安

谢安字安石。御览五百十二引臧书。

简文帝崩。大司马桓温来朝。顿止新亭。召侍中王坦 之、吏部尚书谢安石。将害之。坦之恐。将欲出奔。谢 安止之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君何所逃。既见温。 坦之前至。甚仓惶。倒执手板。汗流沾衣。安石后至。 从容高视。良久坐定。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 方。明公何须壁后置人。温笑曰。不能不尔。遂却兵。 欢语移日而罢。御览三百八十七虽引晋 书。而与新异。

以谢安石为仆射。诏曰。尚书安石。冲允清纯。识体 弘道。宜内赞治道。外绥戎政。可为尚书仆射。领吏部 。加后将军。书钞。尚书仆射。引臧书 。

安于东山营墅楼馆。林木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 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安殊不以屑意 。御览五百十二引臧书。

谢安石谓所亲曰。昔桓温在时。吾常惧不全。忽梦乘 温舆行十六里。见一白鸡而止。乘温舆者。代其位也。 十六里而止。今十六年矣。白鸡主酉。今太岁在酉。吾 病殆不起乎。书钞。舆。引晋书。

安乡人有罢中宿县者。还诣安。问其归资。答岭南雕 弊。惟有蒲葵扇五万。安乃取一中者执之。于是京都士 庶竞慕。价增数倍。事类赋注十四。

谢混安孙。琰子。字叔源。少 有美誉。善属文。六臣本文选游西池注 。引臧书。为尚书左仆射。以党刘毅被诛。六 臣本文选游西池注引臧书。

谢奕。安兄。

奕与桓温善。温辟为安西司马。书钞 。

奕每因酒纵狎。无复朝廷礼。常逼温饮。温走入南康 主门避之。主曰。君若无狂司马。我何由得相见。奕遂 携酒就听事。引温一兵帅共饮。曰。失一老兵。得一老 兵。亦何所怪。温不之责。书钞。司马 。引晋书。

谢玄弈子。字幼度。御 览五百十二引臧书。

玄少好佩紫罗香囊。叔父安患之。而不欲伤其意。因 戏赌取。即烧之。书钞。囊。引晋书。

于时苻坚强盛。边境数被侵寇。朝廷求文武良将。可 以镇御北方者。无如玄。安乃以玄应举。中书郎郗超虽 素与玄不善。闻而叹曰。安违众举亲。明也。玄不负所 举。才也。书钞。公正及荐举。二引俱 晋书。

玄败苻坚于肥水。获坚所乘云母车。书 钞引晋书。

以勋封康乐县公。陈以先封东兴侯赐兄子玩。诏听之 。更封玩豫宁伯。御览五百十二引臧书 。

谢石安弟。字石奴。书 钞。

石迁尚书令。上疏逊位曰。尚书令。国之总司。总括 百揆。宪范至猷。式是百辟。故必简德而拔。量才而授 。书钞引晋书。

  王羲之

王羲之为会稽太守。泛舟西河。作兰亭宴集。书 钞。舟。引晋书。

羲之见一老姥。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五字。 姥叹惋。因谓姥曰。入市、但言是王右军书。每扇求百 钱。姥如其言。人竞买之。后复持扇来请。羲之笑而不 答。事类赋注十四。

庾翼书少与王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忿。在荆 州与都下人云。小儿辈贱家鸡。爱野雉。皆学逸少书。 须吾还。当比之。事类赋注十八。

王徽之。羲之子。

又为桓冲参军。书钞。

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谓曰。 公岂得独擅一车。书钞。车引晋书。

王献之徽之弟。字子敬。书 钞。

献之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 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盗惊走。书 钞。毡。引晋书。

献之与桓温书扇。误为墨污。因就成一駮□。甚工。 事类赋注十五。

  朱伺

陶侃为江夏郡守时。陈敏作乱。以朱伺能水战。晓作舟 舰。乃命大作舰。迳据江口。摧破敏前锋。伺水军从沔 口与贼水战。伺左右三人上弩以给伺。伺望敌射之。箭 无空发。书钞引晋书。

  虞溥

溥迁鄱阳太守。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 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情定于兵。而行成于外 。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 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时。皆比屋可封。及其废也。而 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 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 。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 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 乃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余人。书钞 。太守。引略。因以唐修书旁写补足。引晋书。

  司马彪

司马彪字绍统。文选赠山涛注引臧书。

少笃学。同上。

初拜骑都尉。太始中为秘书郎。转丞。文 选赠山涛注。

后拜散骑常侍。终于家。文选赠山涛 注。

  王隐

王隐始着国史。成八十八卷。免官家贫。未能就。遂南 游陶侃。又诣江州投庾元规。元规给其笔札。其书遂成 。书钞事类赋注十五引晋书。

  邓粲

邓粲。长沙人。少以高洁着名。与南阳刘驎之、南郡刘 尚公、同志友善。并不应州郡辟命。荆州刺史桓冲卑辞 厚礼。请粲为别驾。粲嘉其好贤。乃起应召。书 钞。别驾。引晋书。

  袁山松

山松善音乐。旧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疏质。山松好之。 乃文其辞句。婉其节制。每因酣醉。纵歌之。听者莫不 流涕。书钞。歌。引晋书。

  江逌

逌迁吴令。中军将军殷浩将谋北伐。请为谘议参军。书 钞引晋书。

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 。浩令逌击之。逌进兵至襄营。谓将校曰。今兵非不精 。而众少于羌。且其堑栅甚固。难与校力。吾当以计破 之。乃取数百鸡。以长绳连之。一作以 长绳连数百鸡。系火于足群鸡骇散。四 字一作鸡惊。飞集襄营。襄营火发。军遂溃乱。因 其乱。随而击之。襄遂少败。书钞。事 类赋注。鸡引晋书。

  王恭

王恭原作龚。字孝伯。御 览四百七。

清操过人。才地自负。恒有宰相之望。与王忱原 作沈。齐名友善。同上引晋书。 与新少异。

司马道子尝集朝士置酒于东府。尚书令谢石因辞为委 巷之歌。恭正色曰。居端右之重。集藩王之第。而肆淫 声。欲令群下何所取则。石深衔之。书 钞。尚书令。引晋书。

恭美姿仪。

孟●未达时。在京尝见王恭、乘高舆披鹤氅裘。时天 微雪。恭涉雪而行。●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 人也。书钞。雪。引晋书。

  殷仲堪

孝武帝召殷仲堪为太子中庶子。甚相亲爱。书 钞。太子中庶子。引晋书。

  刘毅兄迈

刘毅率刘道规及下邳太守孟怀玉。与桓玄战于峥嵘洲。 于时义兵数千。玄兵甚盛。而玄惧有败衄。常漾轻舸于 舫侧。故其众莫有斗心。义军乘风纵火。尽锐争先。玄 众大溃。书钞引晋书。

初桓温南州起斋。悉画龙于其上。号曰盘龙斋。及玄 篡位。刘毅讨之。玄死而毅居焉。毅小字盘龙。事 类赋注二十八。桓玄既篡。欲引用孟昶。问其人于 刘迈。迈曰。臣在京口。不闻昶有异能。但父子纷纷。 更相赠诗尔。玄笑而止。御览五百八十 六引晋书。

刘曜逼长安。凉州刺史张寔叔父西海太守肃。请为先 锋击曜。寔以肃年老弗许。肃曰。狐死首邱。心不忘本 。钟仪在晋。楚弁南音。肃受晋宠。剖符列位。羯逆滔 天。朝廷倾覆。肃宴安方裔。难至不奋。何以为人臣。 寔曰。门户受重恩。自当阖宗效死。忠卫社稷。以申先 公之志。但叔父春秋已高。气力衰竭。军旅之事。非耆 耄所堪。乃止。既而闻京师陷没。肃悲愤而卒。御 览五百十二引晋书。

臧荣绪晋书卷十六

 孝友传

  李密

李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 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原作 普。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 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 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书钞。黜免。引 晋书。

庾衮。元康末。颍川太守征为功曹。衮服造役之衣。 杖锸荷斧。不俟驾而行。曰请受下夫之役。太守饰车而 迎。衮逡巡辞退。请徒行入郡。将命者遂逼扶升车。纳 于功曹舍。既而衮自取己车而寝处焉。形体虽恭。而神 有不可动之色。太守知其不屈。乃叹曰。疑非常士也。 吾何以降之。书钞。功曹。引臧书。

  孙晷

孙晷原作长孙略。字文度。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