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辩》·诸子辩
(明)宋濂
说明
诸子辩(一名龙门子)。本书据顾颉刚先生标点《诸子辨》(再版校正)朴社民十七年七月第三版整理排录,竖排繁体改横排简体,其中间有标点分段等处,则据文意重加整理。顾颉刚先生所在《序》、《再版弁言》及增补目录仍旧。洛阳老庄研究院潇雨整理排录。
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 明初散文家。字景濂,号潜溪。先祖潜溪人(今属浙江金华),至宋濂时迁到浦江(今浙江浦江县)。宋濂自幼好学,曾从散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人学习。元至正时被荐为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就,隐居龙门山著书10余年。朱元璋起兵取婺州,召见宋濂,命他为五经师。朱元璋称帝后又命他为文学顾问、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修《元史》,为总裁官。当时朝廷祭祀、朝会、诏谕、封赐文章大多由他执笔。累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洪武十年因年老辞官还家。后因长孙犯法,又牵涉胡惟庸案,全家谪茂州,中途病故于夔州。正德时追谥文宪。
宋濂散文,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最为出色。其传记小品文,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鲜明,各具特色。如《秦士录》写文武兼长而怀才不遇的邓弼磊落性格及坎坷命运,其豪爽奔放个性,跃然纸上。《杜环小传》及《李凝传》分别叙写两个中、下层人士仗义助人、赈济病贫的品德,以对比手法抨击时弊。文中说:"举世混浊,清士乃见,五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可见写文目的。《记李歌》则写出了生于娼门的少女李歌,拒绝豪华生活诱惑,维护尊严的不屈性格。再如《王冕传》中王冕豪放孤傲性格也刻画得十分鲜明。
宋濂有寓言体散文集《燕书》及《龙门子凝道记》。书中以一些生动故事说明抽象的哲理,寓意深刻,耐人回味。如《尊卢沙》讥讽了好说大话、贻误国事之人,文章以"终身不言。欲言,扪鼻即止"作结,颇有谐趣。《鼠□狸□》则写因享受而丧失搏斗能力的狸□竟望鼠而抖,表现长期养尊处优之害。其他如:《成阳□借梯》、《越人溺鼠》、《白雁啄奴》等皆风趣诙谐,启人深思,为较好讽刺小品,其中有些故事已在民间广为流传。
宋濂写景散文佳作亦不少。如《环翠亭记》写亭外竹林"积雨初霁","浮光闪彩,晶荧连娟,扑人衣袂,皆成碧色",秀丽清新。他如《桃花涧修禊诗序》、《看松庵记》等皆文笔简洁,写景状物都较生动、自然。
宋濂因身居显位,又逢明初开国盛世,其文章中较多颂扬封建统治、宣传封建道德的内容。有些文章如《阅江楼记》,虽情景畅达,但颇为粉饰之辞所累。宋濂此类文章,成为后来"台阁体"的先声。此外,宋濂因受佛、道影响,部分作品亦有消沉、感伤情绪。宋濂文名远播国外,高丽、日本、安南等国使节曾以重价购其文集。
宋濂著作,有《宋文宪公全集》,53卷,亦有版本称《宋学士全集》或《宋学士文集》。此外还有《篇海类编》20卷,《洪武正韵》16卷。主编有《元史》210卷等。
序
自从《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后,许多人知道我曾在五六年前辑集辨伪的文字,很劝我把这些东西整理付印。我既拗不过他们的好意,但也找不到时间把搜得的材料整理就绪。因想宋濂的《诸子辨》卷帙最少,不妨先印出来,稍塞同志们的责望;并且可以把它作一回尝试,如其销场不坏,以后还可由朴社印些大部的辨伪著作,如万斯同的《群书疑辨》之类。所以现在便把这书印出来了。
这书原来编在宋濂的文集里,没有单行本。我最早知道它,是由于姚际恒在《古今伪书考》的短序中说的"明宋景濂有《诸子辨》,予合经、史、子而辨之"一句话。但我并没有宋濂的文集,所以不曾读到。直至民国九年十一月中,因标点《古今伪书考》而检得此书,一为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浦江傅氏刻《宋文宪公集》本,一为京师图书馆所藏明刊《宋学士全集》本,便依据了这两本钞录了。可惜这两本的刊刻都不精,误字很多。现在发印此书,凡两本异同处,择善而从;至于两本一例错误的地方,非灼知其为某字之误则不轻于改正,因为恐怕随意改了反而更错。标点旧籍是很不易的,希望读者诸君肯把我的误处随时见告。
宋濂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主修《元史》,这想是大家都知道的。他生于元武宗至大三年(一三一0),卒于明太祖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一),年七十二。这本书是元顺宗至正十八年(一三五八)做的,他那时年四十九。那时明太祖的将邓愈打下了建德,宋濂遣妻孥到诸暨山中避难,自己独住在浦江很寂寞,便把平日积蓄的意见写成此书。在跋上看,他著这书始于是年三月丙辰(十八日)之后,至六月壬午(十五日)脱稿,不满三个月。因为家室屡次迁徙,没有书籍存留,